□实习记者 徐丽 时报记者 张露 通讯员 陈杭 谢少敏 文/摄 时报讯 出租房内污水横流,蚊蝇飞舞,这样不洁的场所却每天生产着卤制品和酱菜,源源不断地流入杭州市一些农贸市场,上了市民的餐桌。 这样的事情想想都有些恶心。昨天,工商部门端掉了两个地下食品加工点。 场景一: 两个小工猪肠内壁刮油 双氧水里浸着鸡爪鸭掌 昨天上午,当记者随工商执法人员,走进位于江干区三堡村九组二号的一个地下加工点时,着实吃了一惊:两个小房间里,杂乱堆放着几十只大桶,里面浸泡着牛百叶、牛肚、鸡爪、鸭掌等。地上流着发黑的污水,几只用来煮东西的铁锅肮脏不堪,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气味。两个小工蹲在一只大盆子旁,刮着猪肠子内壁的脂肪。据伙计说,这些脂肪要用来熬猪油,而猪肠子则生产成卤肠。 记者看到,一些原料被浸泡在大桶里,那么,这些浸泡原料的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执法人员倾倒了其中一桶,地面立刻发白,并且冒着气泡发出“兹兹”的声音,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判断,这用来浸泡原料的很可能就是双氧水和工业用碱水。据江干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介绍,双氧水和工业碱水一般是用于工业上洗涤、漂白,食品经其浸泡后,变得更白嫩,卖相好看。食后虽然不会产生很明显的病变,但过多进食对人体神经系统、胃肠道黏膜都是潜在威胁。 加工点老板交待,这些产品加工后,运往杭州近江农贸市场上摊位销售,已卖了一年多。房东称,这个加工点是从去年4月开始生产的,因为自己不识字,所以租房时未查看他们许可证之类的凭证。因为平时都关着门,邻居也不知道里面在生产什么东西。 场景二: 嫩黄榨菜手一摸染成黄色 每天百公斤酱菜流入市场 隐藏在上城区江近化工厂内的一个加工点,同样污水遍地,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酸臭味。在加工点平房前,有条积满黑色污水的阴沟,臭气冲天。这个地下加工点竟日产近百公斤酱菜。 房内杂乱堆放着待加工的榨菜、豇豆等原料和一些防腐剂,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黄粉。记者用手摸了一下刚生产出来的嫩黄的榨菜,手立即被染成了黄色,用自来水洗了很久,颜色稍微褪了些,但仍无法洗净。 在隔壁一间用来堆放成品酱菜的屋里,地面上流淌着一条白色带有异味的污水,等待送货的榨菜就浸在这样的污水里。 加工点堆放着50多袋2500多公斤榨菜,加工包装好的酱瓜有24箱,包装榨菜、萝卜干46箱。 经营者王某说,他从外地买来这些原料,在这里用防腐剂、色素等加工后销售,杭州有不少农贸市场的酱菜经营者都是到他这里进的货,每天的批发量大约在100公斤。 昨天,望江工商所已开始对该加工点的出货记录进行追查。 提醒: 严查十类食品 欢迎市民举报 工商人员介绍,最近发现的一些地下食品加工点,都是以市郊的出租屋为据点。这些加工点都关门生产,房东也放任不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工商人员因此呼吁,为了餐桌安全,广大市民平时要多注意自己旁边是否有这样的非法加工点,全民同心一起打击“黑工厂”。 从7月中旬开始,全省各地的工商部门将对饮品、罐头、水果、肉、粮、蔬菜、副食品、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十大类食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查,市民如有线索,可拨打12315举报。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