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转眼之间,我在民勤的挂职锻炼就要结束。两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可它却是我人生当中一段至为宝贵的时光……
一2002年7月,我受组织委派,从省委机关到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夹缝中的民勤县挂职锻炼,担任县委副书记。刚刚到来,一场昏天黑地的大风迎接了我们。当我惊讶于沙尘暴的凶猛时,司机老张告诉我,这不是沙尘暴,而是当地三天两头就有的大风扬沙天气。
一场真正的沙尘暴,是在一次下乡途中见到的。当蘑菇烟云似的黄色云墙以排山倒海之势推过之后,我看到了被风暴刮折的树干、被卷走的地膜、被损坏的庄稼……
经历了这场风暴,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民勤生态环境的严酷,也看到了写在老百姓脸上的几多惨痛和无奈。
与风沙紧密关联的,是一个“水”字,这是叩击着民勤人民心灵的字眼,这是哽咽在沙乡父老喉管中的字眼。一个谁也不愿看到的事实是:这里的地表水越来越少,地下水越来越深也越来越苦,供水需水矛盾十分突出。由于水资源短缺,许多植被已经萎缩,树木大量枯死,土地沙化、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
近年来,民勤已有10万亩耕地和58万亩林地沙化,395万亩草场退化,近5万亩土地因盐渍化而弃耕。同时县域内沙尘暴频频肆虐,大风天气增多,年均风沙日多达139天。
民勤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贫困长期困扰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这里恶劣的生态环境。
在中渠乡煌辉村白花花的盐碱地上,眼前所见,是一处处被沙丘埋没的断壁残垣;听到的,是漠风掠过枯枝的凄厉啸声。在子云村,村民们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到涝池边排队担水;许多农家为了节约每一滴水,一年很少洗几次衣服,脸脏了,一家人就用蘸湿了的毛巾轮流着擦一把脸。在火坎村,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拉住我的手,给我指点着他庄后的一大片撂荒地,深陷的眼眶里噙着泪花,向我诉说着往日的郁郁葱葱……
风沙前沿的朱案、大西、花寨、长城等村,老百姓用钢钎在坚硬的板滩上凿开一个个树坑,用粘土和麦草在大漠上铺出一望无际的沙障,看到他们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风沙线上营造的片片新绿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尽管上苍并没有给民勤人民以青山绿水的恩赐,但民勤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顽强而执著地改善着恶劣的生态环境,一点一滴地改写着贫困的历史!此时此刻,我分明看到了一种在生与死的历史火拼中孕育出的伟大精神,这就是了不起的民勤精神。
二对于饱尝了风沙肆虐和干旱缺水之苦的民勤来讲,没有比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更为紧迫的事了。实施这一战略,不仅是全县30万人民生存的客观抉择,也是这块绿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从大的方面讲,民勤也是河西走廊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一屏障不保,不仅会危及武威、金昌,甚至会对河套平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驱使下,我先后在国家及省市报刊上撰写了《生态立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十几篇课题性调研文章。积极为治沙兴水保住这片绿洲而大声疾呼、出谋划策。
让我们倍感鼓舞的是,从中央到省市领导,一直都在高度关注着民勤的生态问题。
200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就是这句话,更加坚定了民勤沙乡30万干部群众守住家园的信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3.2亿元的湖区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启动,湖区8万人的饮水问题已得到解决,民勤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就在眼前。
在勤锋滩,在老虎口,在尖沙窝,在许许多多的风沙口上,民勤的干部群众正在组织一场又一场防风固沙的接力赛。人们驾乘着大大小小的机动车辆,满载麦草,从四面八方集结到大漠深处。在那里,他们开沟埋草,压沙栽树,一干就是一月半载。每天,鞋袜灌满了沙土,汗水湿透了衣衫,嘴唇被漠风吹裂,眼睛被流沙打红,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一肚子凉水,到了晚上,羊皮袄一裹就在沙坡上露宿。在和几个农民的交谈中,我得知,每年像这样大规模的压沙,老百姓都是自觉自愿地投工投料,从来没有人抱怨或退缩。在人来车往的压沙现场,看到县委书记贾永英及县上四大班子领导与群众一起挑沙沟、打草格、栽梭梭的情景,看到干部群众挥汗如雨的身影,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民勤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挑战命运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思变图强的艰苦创业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民勤的干部群众没有倒下,而是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拼,以实际行动遏制了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合拢。
在民勤工作的日子里,我多次拜访过全国治沙英雄、薛百乡宋和村原党支部书记石述柱老人。正是这位老人,四十六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治沙治穷,把一个昔日黄沙肆虐的逃荒村变成了今天林茂粮丰的小康村。
从红崖山到三角城,从青松堡到老虎口,我走在漫漫风沙线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和石述柱一样的沙乡人,他们是守卫民勤家园的忠诚卫士和生态建设的绿色之魂。在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中,他们营造成活了防固沙林95万亩,农田防护林16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63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30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88个,使全县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3.4%提高到了现在的9.3%。
同时,全县坚持内节外调方针,持之以恒地节水治水。自2001年民调工程通水运行以来,已累计实现外流域调水1.17亿立方米。如今的民勤人民,不仅在艰辛地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且也在为改善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