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2日,台湾军方进行首次高速公路战备跑道路段实战降落和起飞演习,以检测遭到“第一波导弹打击”后空军的生存和作战能力。作为反制“斩首战”的具体部署,进行这一训练说明“台独”当局已经感到“斩首战”的威胁:一方面加紧落实“台独时间表”因而把海峡两岸推向战争的边缘、一方面又十分惧怕大陆为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实施的“斩首行动”。因而,关于大陆使用“斩首战”教训“台独”的信息越来越多。
为“反制斩首战”造舆论
鼓噪大陆对“台独”实施“斩首行动”的时间。做了亏心事,就怕鬼敲门,“台独”当局已经意识到只要推行“台独时间表”就会带来“斩首行动”的因果关系。台湾军方宣称,大陆2003年对台部署导弹从前一年的450枚增加到500枚,而且每年还以75枚的速度增加;到2006年,大陆研制的类似于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长风”和“鸿鸟”巡航导弹、以及空中发射的“鹰击”巡航导弹,无论是质和量都达到实战阶段。此外,“诸如在战机上配置激光引导的精准武器、巡航导弹和发展无人飞机,自制和购买潜水艇、新型驱逐舰及巡防舰,装备超音速导弹,增加阻止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都已经成为解放军的“建军方向”。6月下旬,吕秀莲公开“预言2006两岸会发生战争”。“副参谋总长”费鸿波遮遮掩掩地说,以“料敌从宽”角度,大陆2006年将初具“斩首战”能力。“陆军总司令”朱凯生表示,“不要不相信中共可能‘猝然突击’,认为两岸不会战争是过度乐观的期待”。5月底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年度“中国军事评估”,表示“大陆除先进科技外,传统海空军战力也已跳跃增长,2006年在质与量上均超越台湾,中国在具有‘斩首战’能力下,可能对台发动猝然突击”。美国兰德公司最近也公布“未来台海走势报告”,把海峡两岸发生冲突的时间表想定在2005年。英国的《詹氏防卫周刊》也预言解放军在2006年可以利用“斩首战略”,7天内攻下台湾。
认为“电子战”是“斩首战”的关键。台湾军方认为,大陆“斩首原则”的重点,是攻击台军的“头部”,而不是“躯体”。或称为“致盲原则”,即摧毁“台军传感器”,使台军变成“瞎子和聋子”。大陆“斩首行动”重要目标是运用导弹和电子信息武器,打击台军的“C4ISR(台军的指挥、管制、通讯、情报、侦察、搜索和作战)系统”,导致台湾军事决策中心信息、系统失灵,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或故意发出虚假信息进行误导,逼其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处处被动挨打,最后放弃抵抗。台湾军方表示,解放军“电子战”的目标,不是摧毁敌作战平台,也不是杀伤敌有生力量,而是通过破坏神经中枢和信息系统使之瘫痪,以达到舰艇、飞机和人员仍完好无损,却不知道方位,搞不清时间,既无法发现和跟踪对手,也无法进行联络指挥。结果飞机再快,导弹再好,也无用武之地。从台湾军方对大陆利用信息手段,配合进行“第一波导弹打击”的作战方式和后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背后的焦虑和无奈。
炒作“斩首行动”来势勇猛。台湾军方认为,大陆对“台独”实施“斩首行动”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出动潜舰封锁台湾东部海域,阻止外国航空母舰进入;运用“软干扰”和“硬杀伤”、威慑与打击相结合战术,使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台湾重要政治、军事、通讯、交通中心实施“远程精确饱和打击”,瘫痪台军政决策中心,摧毁军机起降、军舰补给能力,快速取得制空、制海权;随之出动大量战机和军舰控制海域和空域,建立“空中和海上安全走廊”。第二步是派出小股精锐“特战队”插入台方政军指挥中枢,直接抓捕主要“台独战犯”,扩大“斩首计划”效果。第三步是出动装备有BMD-3伞兵装甲车、120cm自行火炮、73cm火炮与反坦克导弹的3个“全员满装空降师”,空降台北市林口、关渡平原与松山机场,巩固台北战场。第四步是通过海道和空运而来的14万部队登陆,迅速控制全岛军事要地。台湾军方还特别注意到,在今年解放军的“东山岛演习”中,在进行“强登陆作战”和“争夺制空权”的同时,出动作战半径超过台湾海峡的“黑鹰”直升机加入演习,显然是为了检验押送在“斩首行动”中俘获的“台湾军政领导人”的能力。对于“斩首战”的威力,“台独”军事观察家承认,台军“就整体而言,挨打的成分居多”。台“国防部长”李杰表示,“以现有的部队要维护大家安全,我没有办法做”。
评估“斩首行动” 研究反制方案
对于“斩首行动”,台湾军事当局在鼓吹“决战境外、瘫痪战、先发制人、先制攻击”、“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同时,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
第一是增加台北市区的卫戍力量,在2006年前扩编卫戍主力“宪兵202指挥部”,在保持原有步兵编制和1个装甲营的基础上,增设1个装甲营和1个炮兵营,装备反坦克火箭和120cm迫击炮。提升抗击在第一波导弹“饱和打击”后空降台北的“突击兵力”的能力。
第二是在“衡山指挥所”设置“直播中心”,在遭到“斩首战”打击时,台湾地区领导人躺进衡山指挥所,透过军方系统,以现场直播方式发表“精神谈话”,进行“战争动员”。
第三是调整军事编制,实施“平战合一”,改变现行陆海空军3:1:1比例,缩减陆军,提高海空军比例,以符合海岛防卫作战需求;减少作战指挥层级,缩减战区,适应海岛防卫作战、快速反应打击的需要。
第四是建立“募兵制”,以“质”取胜,实现军人“职业化”,用优厚待遇保留掌握现代武器的人才,稳定基本作战队伍。台空军已有募兵制的雏形,官兵主要来源于类似于募兵制的“优异飞行军官和专业维修士官”,专业水平高,战备人员稳定,有利于存续作战能力。
第五是从7月1日起,把装备“雄风”地对舰导弹的海军“海锋大队”纳入4月1日成立的“国防部导弹司令部”,以加强导弹防御系统。
第六是在台北市把“大陆攻击台北”列为紧急应变计划,具体评估“斩首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将“反制斩首”列为“汉光20号”演习主题
6月14日,为期6天的“汉光20号”演习的“电脑兵棋推演”进行。演习主题是2006年解放军“猝然突击台湾”,重点是遭到“第一波导弹打击”后的台湾军方如何进行“战力保存、反制斩首、后备动员”。演习过程显示,解放军在2006年初夏某天突然袭击台湾,第一波导弹打击的目标是台湾军政核心地区——设有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楼和官邸、“国防部”等“政军心脏”的台北市博爱特区。随后,可以有近20条飞行航线使用的大陆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飞向台湾各军政要地;大陆海军陆战队官兵乘气垫船、武装直升机等直逼台北;空降兵从天而降,与守卫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楼和官邸、广播和电视台的宪兵部队发生激烈交火。同时,台湾各兵种、军事指挥中心和社会各界不断收到相关军事部门发送的“台湾领导人被俘”、“守卫淡水河口的台军‘关渡师’投降”等真假信息。同时,台湾军方按照“自己设制的程序”,在美国的协助下对其进行“反制”。作为“汉光20号”演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高速公路战备跑道起降训练,以备在12个空军基地、30个小型备用机场和2个民用机场被“第一波导弹打击”破坏后,在“中山高速公路”5个地段和苏花公路上建立临时战备跑道,为空军进行“反制作战”提供条件。军事演习强化“反制斩首战”课目,说明台湾当局关注大陆“斩首行动”的程度和异常担心“斩首行动”的严重后果。
台湾军方如此谈论“斩首战”,无非是为购买美国武器、获得6108亿军购拨款造势,为煽动对大陆的敌意增加“弹药”。关于“斩首战”,只想说三句话:只要“台独”胆敢制造“台独”的重大事变,必然引来战争;只要是中国人民惩罚“台独”的战争,“斩首战”确是最佳方案;只要是实施“斩首行动”,恐怕不是台湾“二代、三代武器”和“反制方案”能够阻挡的。因此,台湾军方关于“斩首战”的言论很多,与其说是为“反制斩首战”造舆论,不如说是对“斩首战”的恐惧更合适。(刘红)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