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延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今天的反恐战争,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争。在阿富汗战争后,以“基地”为首的恐怕组织便将其活动的一部分转向了互联网,恐怖网站数量因此迅速增加,网站内容从如何绑架到怎样制造爆炸装置,几乎无所不包。面对这些危险的网站,情报人员和反恐专家究竟是将其彻底关闭,还是顺势加以利用,对恐怖组织进行追踪研究?
数量多:已有4000个
“先知的利剑”是“基地”组织的一个网站,近日刷新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实施绑架活动。网站张贴的“绑架指南”包括有关实施绑架及其“善后”工作的各个步骤,内容相当清晰和详尽。
据说,这个网站上的内容每隔半个月就更新一次。实际上,“先知的利剑”不过是“基地”组织及其支持者建立的诸多网站之一。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被美军摧毁殆尽。虽然“基地”组织在这场现实的战争中败走麦城,但大出美国意料的是,它们又将“战场”转向了互联网。
阿富汗战争后,互联网上恐怖网站数量如同野草般激增。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研究恐怖网站的以色列学者加布里埃尔·魏曼说,7年前刚刚开始追踪恐怖网站时,他所掌握的这类网站只有12个,“但在阿富汗战争后,它们将目标转向了互联网,开始时恐怖网站每天增加两个,很快,这类网站数目增加到50个,接着便是成百上千的恐怖网站,现在已达4000多个。”
功能全:活动都上网
除了数量激增,“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还注意开发网站的功能。从招募人员和资金,到协调行动、进行宣传,“基地”组织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搬到了互联网上进行。
在“先知的利剑”网站上,除了上面所说的“绑架指南”外,还有如何实施袭击的详细说明,对爆炸物的介绍尤其详细,其中包括汽车炸弹的制作、爆炸装置的威力等等各种内容。看完这些说明,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也感到毛骨悚然。
潜伏在伊拉克境内的“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更是利用网络将恐怖主义的阴影散播到了全世界。据中情局官员称,虽然扎卡维组织只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才熟悉了制作和维护网站的技术,但他们却残忍地将斩首美国人质伯格的整个过程放到了网站上。
扎卡维在网站上的讲话也相当讲究“策略”:在针对美国民众的讲话中,他发出了恐怖威胁,称美国民众将会收到更多装满尸体的棺椁,与此同时,他又煽动穆斯林发动各种袭击活动。
处理难:玩猫鼠游戏
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恐怖网站所占比重不算大,但其效果却不可小觑。就拿“基地”组织在网站上贴出的“绑架指南”来说,眼下在伊拉克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绑架潮中,就经常可以看到“指南”中的手段。而在扎卡维将斩首伯格的录像放到网站上后,绑架另一名美国人质约翰逊的沙特极端组织也将斩首过程搬上了互联网。无形中,恐怖组织将互联网当作了传播恐怖主义及其手段的利器。因此,如何应对这场虚拟战争就显得迫在眉睫。
有人主张将这些网站统统关闭了之,也有人说应该对它们进行追踪,利用其中的蛛丝马迹更好地打击恐怖组织。相比之下,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打击恐怖组织的角度而言,情报人员和反恐专家都更倾向于后者。
中情局的一位高级官员直言不讳地说,要想彻底关闭这些网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不仅仅是因为网站数量繁多,而且恐怖组织在开设这些网站时,也清楚这样的网站一定会遭到“围剿”。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与追踪者大玩“猫鼠游戏”,躲避追踪。假装关闭刚刚建成的网站,将其换个地址重新开张,这是恐怖组织对付追踪者的常用伎俩。
恐怖网站也有反恐价值 从打击恐怖组织的角度来看,对恐怖网站实施监控要好于关闭。美国思想库兰德公司专门研究恐怖主义的专家布鲁斯·霍夫曼认为,“对于一名研究恐怖主义的分析人士来说,这些网站非常有价值。”中情局的官员也认可这种看法。
中情局一名高级官员称,他们就是从互联网上获悉了制造“3·11”马德里系列爆炸案的恐怖组织的一些情报的。“我们遇到的对手虽然实际能力不断下降,但仍旧具有致命性。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我们……而且也不需要类似‘9·11’那样的复杂程序。马德里爆炸案的制造者只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策划、实施了这次行动。他们用的是最便宜的手机、偷来的爆炸物以及免费发放给乘客的火车时刻表。可他们却杀死了200人。”
情报人员也通过监控获知了大量有关扎卡维活动的情报。比如他是如何按照“基地”组织的模式在伊拉克建立组织的,“他最先招募的是后勤人员,接下来依次是武装分子、资金提供者、培训者,最后就是利用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