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电视精品廊 > 安徽卫视《记者档案》
《记者档案》第91期:葛昌秋——难忘七-二八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30日11:30  来源:安徽卫视《记者档案》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主持人:许可  嘉宾:葛昌秋 本期编导:张成军

  [视窗·外景]

  [短片解说词]

  一大早,葛昌秋就匆匆来到位于唐山市路南区的残疾人康复村。自从做了记者他不知多少次来过这里,同康复村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天葛昌秋是为了帮助这位在当年大地震中高位截瘫的大姐,去60公里以外的迁安县,看望28年未见面的同室病友。

  [栏目·内景]

  主持人:葛昌秋刚才我们看到这个片子里,两姐妹重逢,时隔了二十年,特别的让人激动。我不知道你当时看到这种场面,是不是也觉得特别激动?

  葛昌秋:我其实感觉并没有多大激动。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葛昌秋:因为唐山那个城市很特殊。那么你想大地震当中有24万人死亡,有16万人伤残,这种境遇应该说跟正常人比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接触多了,可能这些人跟正常人比起来不一样,比如我们有多少年不见的朋友,我们可以打个电话;甚至说找到这个地址后写写信;甚至做飞机以到近在咫尺。可是对他们来讲,我觉得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说她们相见的时候,你想想那是26年了,还认得出来?刹那间都认不出来了。见面的那种感觉,喜极而泣。后来当鲜花送给她的时候,而且表达那种感情,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时候等等,这些都能把普通百姓之间,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们,心目中的那种情感完全的勾勒出来。我觉得那个时候,人间是真的有那种美好的东西,就是使我们每个人,能帮她做点事情的人,心里特别心安。并不是说我看了很激动,不是那样,这么多年里面,好多事情我都是帮他们做的,所以说每完成一件事情,我心里想:我又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机会了。

  主持人:每完成一件事情?

  葛昌秋:对!

  主持人:那你这些年,我不知道你有多少年一直在完成这样的多少这样的事情呢?

  葛昌秋:这些年特别是工作以后,从团委的岗位上,到后期的记者岗位上。因为唐山那个城市,刚才我讲了很特殊,所以说在我们做工作当中,一直都是围绕这个群体来做事的。过去是一种组织行为,有人去安排你去做,后期就是说如果没人安排了,自己感觉着,特别是到30岁以后,生命是那么的珍贵。就是好时光越来越少,我们是怎样为这座城市来做事的?那么自己在思考的当中,就把他们做为一个关注的对象和群体。除了写他们的报道之外,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我们应该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主持人:具体的做了哪些事情?能不能跟我们列举一下?

  葛昌秋:这几年应该说很多了。比如说张秀芝这是个个体,以前我策划的轮椅上山,题目叫“轮椅攀山看唐山”。大家就会想:这个轮椅为什么能攀山呢?这里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唐山市中心有一座小山叫做凤凰山,应该说是唐山市市区里的制高点,海拔大概有100多米。在1996年的时候,正好是唐山大地震20年,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要纪念这场大地震。这些截瘫患者,在经过那场灾难之后,已经生活过了这么20年了。那么这座城市,整个的面貌的变化,他们没有从一个高的角度来看。当时因为有旅游公司,有单位组织他们去天安门,或者去北戴河等等,都比较不方便。最后我提了一个方案,我说那我操持一个活动吧。康复村里的人就说了:可以。我通过朋友就找到供电公司团委,当时组织了一百个青年志愿者,康复村里有十个人报名,就是十个坐轮椅的截瘫患者。我们规定了十个人负责一辆轮椅车,就是你要保证他的安全,之后又组织了一百六十个小学生,从山顶到山脚,一路就手捧鲜花,站成两溜,一直喊着口号,帮助坐轮椅的截瘫患者上山。而且我还找了保险公司,给他们上了人身保险。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打着团旗,打着志愿者的旗帜,大家伙一块抬着轮椅,把他们抬到凤凰山顶。这个举动非常的感人,就是我们在康复村里面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运动员叫王保赞,他曾经在远南运动会拿过金牌,就是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后来就讲:我拿金牌敢想,但是我从来没敢想过我能在震后20年的时候,再登上凤凰山,来从高处看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好多残疾人上到山上以后就说:我这20年没有白活。少先队员为他带上领巾以后,他看到整个城市的变化。那么跟过去的印象,地震棚、砖头压油毡,那种感觉绝对不一样。所以说他那种心情,马上就有人唱歌在上面。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就是叫王凤琴的截瘫患者,她在1976年的7月27号,下午和她的高中同学一块登上凤凰山顶,玩的特别尽兴。那么到凌晨的3点42分,地震的时候,她就被砸成高位截瘫。她一进入这个公园之后就开始哭。

  主持人:20年后再登山的时候,正好是时隔20年。

  葛昌秋:对,对。

  主持人:这20年都没有从一个高度上来俯瞰唐山的新面貌。

  葛昌秋:对。因为他们行走不方便,就是他们的家属们,他也不能够是哪天我想起来,我去背着他们上山顶,去看看新唐山的变化,这没有。后来他们就提出说:昌秋,我们坐车一块去看一看新火车站行吗?我说行啊。紧接着面包车拉着他们,又到新火车站和有特点的建筑看了一下。

  [视窗·外景]

  [短片解说词]

  葛昌秋是那场灾难的幸存者,他的生活和工作,似乎注定了和那场灾难、和这座城市紧紧相连;多年来,无论作为记者还是作为社会公益活动策划者,他关注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与唐山大地震相关的人和事。

  [栏目·内景]

  主持人:我在想你一直在做这些事情,是不是跟你自己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有关呢?

  葛昌秋:应该说是这样的。当时大地震的时候,我刚好12岁,在农村的老家。我们那两个院子里就一下子死了20多口,我们家里也有,包括亲戚一共也有5口伤亡,包括我的舅母也是一个高位截瘫患者。所以在那个年代里面,在那种情况下,顷刻间你所熟悉的一个环境,特别是你所钟爱的亲友们,在瞬间就没了。你的家园甚至说是祖上几代人,留下的那几间房子,也在顷刻间就毁灭了。那么在你钻出废墟之后,看到满地疮痍的时候,那种感觉绝对不一样。

  主持人:你还记得12岁的那个7月的晚上。那个记忆,现在还能记得吗?

  葛昌秋:应该说这是永远忘不了的。这是每一个唐山人都不会忘记的,一具具尸体被扒出来的时候,在大车里面拉着。就是在大马路上走,甚至说有的他父亲的尸体上面,还放着他儿子的小尸体,一块被人拉走的时候,那种感觉你就不可想像。这个时候就说,有句话说“失去的就知道珍贵”,确实是这样。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城市在顷刻之间会死掉24万人,16万人伤残,7千多户就断门绝烟,出现了4204个孤儿。面对这种灾难的时候,唐山人的那种精神状态,他并不是被这场灾难吓倒,也并不是每天都在悲伤当中去哭泣、去哀怨,就没有那样。相反是他们真正的说是携起手来,全国各地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把他们扶起来。是党中央把唐山重新建起来的,而且亲人解放军,是为我们唐山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那么对这些的人和事,就装在你的心目当中,或者装在我这幼小的心里,他是终身不能忘记的。那么当三十岁的时候,或者而立之年知道这生命可贵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来去做?走你的人生道路?这就给你一个深刻的思考。

  主持人:那你在三十岁的时候,你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吗?应该说是这样,你决定怎么样去做呢?

  葛昌秋:既然你是幸存者,就应该把那24万人所应该做的事情和没有得到的事情,你应该放到自己的肩膀上来。

  主持人:太重了! 一个人怎么能承担这么多?

  葛昌秋:众人划浆开大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举全市之力,举所有的幸存者的之力,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唐山的建设也就是这么建起来的。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是什么呢?

  葛昌秋:我要做的就是结合我的职业特点,作为记者呢,作为记者我要关注弱势群体,我要去为他们报道,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做实事。我是地方记者,我的事业范围就在我这个城市里面,我把我这个记者的生涯、青春和生命和这个城市紧紧的放在一起。

  主持人:你刚才说你是地方记者,但是我记得在1996年的时候,你和《中国青年报》合作策划了“我与唐山20年”这样的一个专栏。

  葛昌秋:1995年我就开始琢磨着这个专栏的事情,最后请假到北京,当时跟《中国青年报》的社会周刊的主任高复原和副主任刘爽商量这件事。我说唐山大地震今年是20年,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因为我有这么几句话,地震的时候我们小,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地震10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拿着笔,我们不是所谓的记者,也不是作家,也不是搞文字工作的,那么地震20年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是拿着笔,是做这件事,是见证了整个城市的恢复发展和建设。所以说面对这24万亡灵,我们要不做点东西,不写点东西,不留给后人点什么东西,你心里就会不安;你就会愧对那24万人亡灵。所以说我找到了《中国青年报》,他们听说这种想法很好。当时我说用一张老照片,是当时大地震的人物,那么在用一张他现在的变化的新照片、文字和图片加起来,讲述那种人生故事,把唐山人那种精神状态和他的变化,把城市发展带出来。把老百姓,把唐山人对部队的情感,对党中央的感情带出来。后来有这么一个题目叫“我与唐山20年”,讲述一些人生故事、人生故事及他的变化。后来军委迟浩田副主席,因为当时抗震救灾的时候,他是救灾指挥部的领导,特意为专栏写了文章叫做“为我与唐山20年而做”。应该说国家大报给一个基层通讯员开专栏,而且开四个月这么长时间,还有国家领导人来写这个……过去不是说没有,至少是很少见。由一个国家领导人来做这件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开专栏,因为当时台里头没有这个计划,人家不会给你这个经费。后来我就想去贷款,我想贷款三万块钱,以我个人的名义贷款,当时台里没担保,但后来《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叫张春武,人家从广西桂港那儿找了一个商家赞助,挺好的。这个过程当中,我还没有办法,到1996年3月25号的下午,中午吃完饭以后,就是稍微休息以后,那是星期一,我就想这专栏要再不开,原计划是从元旦到“7.28”,当别的媒体要关注唐山这场灾难的时候,20年变化的时候,我们的专栏也要结束。我们一定要打提前量,要把它放在前面,就是先发制人。我的所有资源,历史长度是20年,我的图片和文字全都有。我的主人公,我的人物故事,都可以成为新闻点的东西都在我这。我做完之后你别人再做,那就是按照抢新闻的规律来说,我就抢在前面了,这没办法。那天下午大概是2点钟上班,我就拿着BP机找台长去了。

  主持人:你的BP机?

  葛昌秋:对。我说台长你看吧,我说北京在呼我:昌秋请速到《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来,咱们商量专栏的事情,不然我要出差可能误事,署名是高复原。高复原当时是社会周刊的主编,台长说那你什么时候去啊?我说我今天下午就去,因为唐山有一辆始发车,是下午三点多钟到北京的。他说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说我明天就回来,他说那好吧,你去吧。现在说起来,那个BP机是我自己呼的我自己。

  主持人:你以《中国青年报》的名义来呼你自己?

  葛昌秋:如果没有动这个脑筋,没有这个举动,这专栏就要流产,就要泡汤了。

  主持人:你们开专栏的时间是?

  葛昌秋:1996年3月28号到7月27号结束。

  主持人:7月26号结束?

  葛昌秋:对!

  主持人: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你这中间还采访了多少个人?你还记得吗?

  葛昌秋:你要按人说,那就得按人次说。有的稿子得去几遍,因为在唐山那个地方采访很难。

  主持人:不接受采访?

  葛昌秋:是的。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都会有一本灾难史,都有一种沉痛的阴影,就会有伤心那种感觉。你这种采访是很不道德的。

  主持人:为什么不道德呢?

  葛昌秋:你想想,当家人失去亲人那种痛苦,20年渐渐抚平的时候,你再去找他的痛点,你把那伤口再扒开来,你再撒一点盐,去要你这个记者所要的东西,那他就要痛苦的回忆一遍,道德吗?比如说有的截瘫患者生小孩了,生小孩后由于没有做过母亲,管理不善、抚养不善后来夭折了。像这样的人,你去问她的时候,她想说: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创造奇迹,自己能有一个亲生儿子。那简直她后半辈子,应该说是都有了奔头,我就为这个小生命来生存,我为这小生命来奔波一切。当这个精神支柱垮下来的时候,在看到自己的高位截瘫,再看到正常人在那有滋有味的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你什么感觉?你不能去问。我去之后,我连采访本都不拿。我说大姐,我来跟你呆一会看看你,后来我就关注一张照片,那是一个画——小天使。后来我说,因为我们成为朋友以后,就会稍稍放开一点,我讲这肯定有寓意。她说什么寓意啊?我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应该是我的小外甥的化身。她说:昌秋,我的傻兄弟,这么多人来采访我,没有人提到过这个事,那个就是我儿子的化身。就说有时候去采访不需要去问,就靠你感触。还有一个小孤儿,被收养了以后,谁采访她都不说话,因为本身失去父母之后,她的养父养母对她非常好。后来大家伙知道这件事情了,那么自然而然她就不再说这事了。她是个小学老师。好,你不说没关系。我去过三四回之后,你还不讲,我跟你去上课行吗?往那一坐,同学们好!那小孩说叔叔好!我说今天我想重温一下当年蹲在小学一年级课堂的那种感觉,她就开始讲课。我往那一坐以后,讲完课后来我站到前面,我说:同学们今天叔叔来还有一件事情,我想把你们老师调走,行吗?同学们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啊?老师好不好啊?好,不让走!怎么好?有的说她像妈妈,有的说她像姐姐,像我的朋友,还有一一列数之后。你不说,我就坐在这让旁人讲,题目就是“许建不言过去”。你不说过去没关系,我的旁证、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你的这个学生们或者你的家长、你的养父、养母会把这些给讲出来。所以这篇稿子,你不说话,我也照样采访。每次采访,因为今天咱们是中间说,到外地采访的时候,我都会向人家深深地鞠上一躬,每一次采访那些外地的,上外地采访或者是大地震受过灾难的人。

  主持人:为什么这样做?

  葛昌秋:一是要表示歉意,再一个向外地人表示感谢。那就是对唐山这20年过去那种援助和支持,向他深深的鞠上一躬,这些故事不讲,人们永远不知道,讲过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座城市今天得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有24万人鲜血和生命作为积淀的,还有全国那么多人的支援。

  [视窗·外景]

  [短片解说词]

  在唐山乃至在新闻圈里,熟悉葛昌秋的人都称他“怪才”。三十大几的人了,至今还是光棍一个。说起个人终身大事他一脸的不在乎,可是忙起公益事业,他却是一身的劲。为了建立“唐山地震博物馆”,他上下奔走呼吁;每年的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他都会准时来到地震纪念碑,献上花篮祭奠死难的同胞。

  [栏目·内景]

  葛昌秋:冬天一场小雪过后一片洁白,大地震的废墟上平面地方都积下一片洁白的雪。我在上面画了一个心,写了“生命”两个字。当时和《新华社》的记者他们一块去 ,给我拍了这样一张照片,这个地震遗址,唐山留了几处。你说当有人类以来,面对着自然灾害,我们一个的个体,就是在这场灾难中面对着这种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你看到这个地震遗址的废墟,你觉得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面对这种灾难是多么的无奈。

  主持人:我听说你还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写过信,建议在唐山建立“世界地震博物馆”?

  葛昌秋:是的,是这样的。也是基于一种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地震遗址,我们生存下来的人们,老人就会逐渐去世了,中年人就会逐渐的淡忘了,年轻人可能就越来越不记得这场灾难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把这些东西集合起来,后来我就想,如果有一天真的把唐山大地震,这笔人类的这种地震文化资源,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起来,那可能对我们今后更有好处。

  主持人:你所说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或者说你所建议的这个“地震博物馆”,你觉得它应该容纳些什么?

  葛昌秋:原来我想是这样的:以人道主义为宗旨,人文记录为标准,人类进步为目的,把上个世纪各国各地发生的大地震的震灾的实物和照片征集在一起,搞成一个既有象征意义的、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一个“世界地震博物馆”。他集科研和减灾教育还有旅游方面等等诸多因素放在一起,用现代化手段,让人们永远的记住这段历史。

  主持人:到今年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28年了,葛昌秋也是从一个12岁的孩子进入了不惑之年。那经过这么多岁月,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以后,你对于灾难,对于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亲情,对于生命,你现在的理解是什么?

  葛昌秋:生命太短暂了,好时光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年龄越来越大,那么只要你不抓紧,你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你的锐利、你的这种锐气、激情也就被消亡了。你就不能干你所爱干的事情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葛昌秋接受我们的采访!

  葛昌秋:谢谢!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