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 >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 > 建设成就
资料:科教兴国--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30日17:24  来源: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资料:科教兴国--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邓小平

  “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邓小平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邓小平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进入关键期 温家宝提十条方针

  制定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正在进行前期战略研究的规划,将对未来1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和重点进行新的重大部署。

  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出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

  规划制定工作目前已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战略研究后,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沟通,特别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通过广泛、深入研讨,凝聚、集成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争取年底前报国务院审定发布。

  规划纳入政府议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制定过7次科技发展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12年科技规划》)和《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动员的人力最多,其实施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12年科技规划”,是中国科技界公认的重要里程碑。正是在这一规划指导下,当时的中国迈开了向科学进军的坚定步伐,谱写了科技事业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制定科学和技术的长远发展规划”。

  2003年1月6日,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几点思考的汇报。会议决定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2003年3月22日,在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一关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式列入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日程。

  2003年5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科技部《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

  2003年6月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并确定了规划制定工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研究,第二阶段是起草规划纲要,第三阶段是审定《2006-2020年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并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2003年6月13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温家宝总理说:“搞好规划编制,要注意抓好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第二,要确立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高规格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十条方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历史关口,制定这样一个跨度达15年的长远规划,本身就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从一开始,规划制定工作在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上均采取了强有力措施:

  ——成立了由23个部门组成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制定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24位部级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周光召、宋健、朱光亚为召集人,王选等21名资深科学家为成员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其职责是对战略研究的方向、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任务和战略目标等提出咨询意见;对规划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争议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在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11个部门组成,具体负责规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徐冠华兼办公室主任,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领导任副主任。

  ——成立了20个战略研究专题研究组,由2000余名来自科技界、社科界和管理界的专家组成,从事20个专题的战略研究。

  ——建立了战略专家库,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咨询等工作。

  从规划制定工作伊始,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陈至立始终在重大决策、环节上亲自决策把关。

  作为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至立多次听取了科技部和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陈至立还十分重视规划战略研究工作,亲自研究战略研究专题的设置、专题组长的人选。她十分重视规划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先后主持召开了6次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企业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参加的规划工作座谈会。

  2003年6月23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论坛举行。陈至立出席开幕式指出,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确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性工作,要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方针、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的总体布局等提出指导性、方向性的意见,并提出重大任务和项目。本次论坛的小组讨论共整理出700多页的记录,陈至立要来所有的原始记录稿,以便全面了解专家们对规划工作的意见。2003年10月31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交流会在京西宾馆召开。与会者千余人,每个小组与会人员多达400多人。陈至立参加了三个小组的交流会。

  2004年2月24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表重要讲话,规划办主任徐冠华介绍了规划战略研究工作进展,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就“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对科技进步的需求”作了报告。据了解,国民经济计划口与科技口如此高规格、大范围的面对面对话,还是第一次。

  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的意见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制定此次科技规划的立足点。从开始工作以来,规划办积极向海外专家和科技界权威进行了多次高质量的咨询。2003年11月13日,举办了“走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际论坛”,17名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知名科技战略专家、科学家和政府科技政要和20名海外华人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规划办利用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等活动,组织了与国外专家的多次研讨会,拓展了规划战略研究的国际视野。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还体现了公众参与的原则。一些全国性的大报开辟了专栏,发表各方面专家对规划战略研究中的重大问题的见解。2003年5月,科技部专门开设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网站。迄今为止,点击数达到40多万次。

  除了大型的咨询活动之外,规划领导小组的成员还分别走访咨询了科技界的老专家。温家宝总理来到王大珩院士家里,认真听取了这位老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后说:“我们正在研究和制定新世纪的科技规划,这个规划包含许多重大科技研究项目,一定要把科学家们好的建议吸收进来。”

  规划工作一开始,陈至立就看望了周光召、宋健、朱光亚等科技界的老领导,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交谈中,朱光亚提出了任务需求牵引,项目发展推动的宝贵意见。宋健提出:通过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一定要树立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心,搞出一些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安全的大项目。正因为过去我们一些科学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步欲行而趔趄”,否则,我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干线飞机和航空母舰。

  科技部副部长、规划办副主任邓楠受陈至立委托,专门到清华大学拜访了著名科学家张光斗,征求他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意见。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专程拜访早年曾领导过中科院、参与组织了“12年规划”的科技界老前辈张劲夫,他说,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一定要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正是因为有了第一代中央领导的高瞻远瞩和直接关心,才调动起全国的科学家,制定出意义深远的“12年规划”,最终搞出了“两弹一星”。

  回顾“12年规划”,许多科技界的老前辈说,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技规划工作,悉心听取科学家的意见,政治家与科学家共同思考国家未来,作出了科学的判断,“12年规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科技规划,只有政治家和科学家紧密结合,才能够有大的作为。

  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

  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力量不能整合引发的矛盾,在去年科技界抗击SARS期间暴露无遗。徐冠华说:“当前正在进行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是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对国家科技发展重点和力量布局的顶层设计。”他希望科技界以制定该规划为契机,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军民之间、产学研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推动国家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科技工作创造出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2003年8月以来,战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2003年12月~2004年1月,来自全国的近500名专家参加了40天的集中脱产研究。

  一位著名科学家说:“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专家不是代表本部门、本单位的专家,而是代表国家利益的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化工大学校长欧阳平凯对“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专题组谈到,我国应该侧重发展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果微生物和酶工程中的某项技术一旦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不但可以替代传统能源,还可以大量节约能耗,减少污染,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取代国外技术。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专题后来专门增加了生物工业工程研究课题。

  预计今年7月结束的战略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加强与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交流的阶段。交流阶段结束后,将把战略研究报告提交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进行“三院”咨询,提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征求意见。

  资料:

  温家宝总理提出十条指导方针

  第一,未来10到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机遇究竟在哪里?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弄清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确立重点至关重要;

  第二,要重视和做好规划的战略研究。这是个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明确这一点。这样,才能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避免只从部门的、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规划内容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

  第四,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炼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第五,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促进民用科技与军用科技的紧密结合;

  第六,要实行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第七,要统一领导,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八,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

  第九,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十,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队伍。(来源:《瞭望》 记者:梅永红 浦树柔)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出台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期战略研究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已经完成的20个研究报告主要涉及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重大任务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研究三部分内容。引人注目的是,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和城市发展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被纳入了规划的研究内容。

  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咨询的内容主要还是国家需求,学科发展的前沿,我们国家发展的重点,发展的战略和目标是不是正确等等。

  据介绍,此次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本世纪我国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凝练一批类似过去‘两弹一星“那样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重大项目。其正式文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出台。>>>详情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及展望

  2004年1月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回顾了200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并介绍了2004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2003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

  2003年,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2003年9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提出了西部攻坚、巩固提高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三大目标和深化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提高。2003年新增实现“两基”的县51个,其中西部地区增加42个。

  2003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支持。到目前为止,二期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已到位资金30亿元。中国政府还落实资金60亿元用于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3年已拨付20亿元。安排了13.44亿元的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先期启动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10000所乡村中小学示范点已全部建成。中国政府用于免费发放教科书的经费从每年2亿元增加到4亿元。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对新疆经济困难的56个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各地也相应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积极推动各项对口支援工程的实施。

  ——高等教育继续快速发展。200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约382万人,比上年增加61.7万人,增长19%;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约26.9万人,比上年增加6.89万人,增长34%。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为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左右。

  ——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同时,加大了高等教育实施质量工程的力度;加强了对高校科技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指导;高教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进一步促进了已合并高校的实质性融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顺利,到今年9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70%。

  ——为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国家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观念,加快调整、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构趋向合理,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依法行政和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同时,为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教育涉外秩序的整顿。

  200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将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

  2003年12月30日,新一届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关于制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汇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教育工作的方向、任务和目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对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具体部署。实施这两个计划,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将按照会议要求,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认真实施这两个计划。

  今后,中国教育将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发展。

  ——重点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2004年,将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西部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让西部的孩子们都能上学,打赢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已经实现“普九”目标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九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力度,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集中力量,重点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二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等,形成全方位促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新格局,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成为凝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增强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能力,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出知识和人才贡献。

  ——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施好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两大职业教育工程,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学校的活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急剧增加的需求。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教育总量的不断增长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努力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教师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

  ——继续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完善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统一、开放和规范化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和指导、服务体系。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进一步完善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完善绿色通道制度,确保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助学制度,进一步争取资金,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覆盖面,保障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推向深入。继续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进一步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加大治理招生、考试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然,中国的教育事业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趋旺盛,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我们的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现阶段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自于这样的基本矛盾。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教育面临的困难将是长期的,任务将是艰巨的。中国共产党第16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建设人才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据新华网教育部部长周济记者招待会)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