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几个特点
周锡荣
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综观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思想和深刻论述,十分鲜明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年以后,他又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根据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二大报告规定: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从宏观上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又一次给予科学的界定。
第二,科学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内容。小平同志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这就给我们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十分有利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操作。
过去,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们在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导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激励和鼓舞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小平同志认为,现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他说:“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第三,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小平同志认为,革命和建设都要靠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小平同志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他认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他特别严肃地指出:“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小平同志认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我们共产党真正的优势。他一贯主张“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989年6月平息政治风波以后,他沉痛地总结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因此,他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
第五,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小平同志曾经严肃地指出,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他说:“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他郑重地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第六,主张精神文明建设要真抓实干。小平同志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他特别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因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他主张要从教育入手,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行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不能简单、片面、武断。对于违纪违法的,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查处,抓紧实干,不能手软。总之,“真正抓紧大有希望,不抓紧就没有希望。”
《人民日报》1996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