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由于战略位置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福建南端的东山岛作为军演地点在军方心目中地位日益重要。
而东山岛的普通百姓们,虽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一年一度的“战事”,但他们并不希望战争,因为他们的许多亲人就生活在海峡的那一边
-本刊记者/孙展(发自福建东山岛)
林文龙骑着摩托飙飞在福建东山岛的海岛公路上,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摩的”司机,他几乎熟悉这个194平方公里海岛上的每一个角落。
就在距离海岛公路不远处的海湾,数十辆水陆两栖坦克正在万顷海波中破浪而行。这是7月中旬的一个清晨,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更衬托出坦克群的雄壮。
“这算不了什么,要是碰上海陆空联合军演,那才叫壮观!”林说。
东山岛与台湾
东山,与厦门、金门、平潭一起,并称福建“四大岛屿”。当地历史学者告诉记者,解放军军演之所以选择东山,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
东山岛与台湾在海底有大路桥相连,冰河时期曾经露出水面,进而形成最早的闽台交往史。自明代中叶,东山成为重要的造船基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将东山作为屯兵地和水兵训练基地,清代施琅收复台湾,不但在这里训练水师,更是将东山作为统一台湾的出征地。
从地理条件来看,东山距台湾澎湖列岛只有98海里,距离台南重镇高雄166海里。大型军舰从东山出发只需数小时即可抵达澎湖。在帆船时代,施琅自东山出发,战船朝发夕至,一举攻占澎湖,使得台湾门户洞开,最终迫使台湾守军不战而降。
熟悉海情的当地人士告诉记者,东山岛周边海湾众多,沿岸滩窄水深,非常方便舰艇活动,并适合进行登陆演习。其内部多丘陵高地,地形地貌总体上与台湾岛比较接近。
有渔民甚至称,与东山岛相距数里的诏安县大埕湾海域条件和滩涂状况“几乎与澎湖岛一模一样”,因此解放军曾多次选择自东山到大埕湾的路线进行登陆演练。
东山岛演习史
东山岛演习始于1996年,至今已经相继进行了代号为“成功4号”、“成功5号”、“万箭1号”、“东海4号”、“东海5号”、“东海6号”、“东海7号”、“035实弹演习”等一系列大规模军演。
东山军演每次操练的科目针对性非常强。据了解,“成功4号”和“东海”系列都是规模宏大的大型军演。其中,“东海5号”以训练遭遇敌军攻击时,军民转移能力为主;而“东海6号”(亦被称为“解放1号”)则以演练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陆、三军联合实战为主。
每到军演期间,不仅汇集大量最为先进的军事武器,同时一大批军内高级将领都会亲临东山。据报道,在“东海6号”演习期间,不但解放军七大军区司令员曾经云集福建,对演习方案进行研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也曾派出高层领导前往军演一线,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解放军将领和闽、浙、粤三省的领导,及解放军各大军区的军事观察员到演习现场观摩。
另有消息说,今年的东山军演将是继“东海6号”之后又一次集中展示解放军高科技作战能力的军演。
据称本次军演的主要内容将以信息战和争夺制空权为主。而林文龙所看到的,应是海陆空三军大规模合成演练前的小规模地面部队的演习。
小岛居民
作为东山岛近20万人口中的普通一员,林文龙并不了解东山军演的全部内幕。但是他还是对军演有着一种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这里的部队军纪都非常好。”林文龙回忆说,自己曾经搭载过几名外出购物的军人,“拉解放军我是不准备要钱的,但是他们很主动。”这些士兵态度和蔼,到目的地之后都分文不差地付了钱。
在东山岛澳角村,一位当地居民回忆说,有一年,村里来了很多演习部队,营房不够的情况下就居住在村民的家中。他们不但训练有素,而且纪律严明,在村内街道还有大量的巡逻队检查军纪,防止扰民。虽然军队住的都是村民的空余房,但是临走时,军队还是给村民送来很多东西,以感谢他们给部队提供了住所。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每当演习进行到高潮时,往往能看到战斗机群从头顶呼啸而过,大型车队浩浩荡荡开进岛内,这一切都让居民们感到兴奋。一位居民还提到,曾经有一次当一队特殊的军车经过时,自己的手机突然失去了信号,“等到军车过去很远,信号才恢复过来”。这位居民说,“解放军的高科技作战能力肯定不一般”。
相比岛内的普通居民,当地政府官员对待军演显然理性得多。一名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表示,大规模军演还是会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一定不便,例如渔船无法出海,对台贸易和旅游受到一定影响等等。但是他同时强调,由于时间非常短,影响程度并不大。作为补偿,军方对东山岛的发展给予了诸多帮助,帮助改善东山岛的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从另一方面说,军演也使得东山岛名扬中外,“打解放军牌、海洋经济牌、对台贸易牌”已经成为东山岛发展的战略之一。
东山岛:战和前沿
东山曾是国共两党最后的战场——1953年7月,国民党陆军上将胡琏部1万余人对东山岛展开突袭,此次突袭不但动用十多艘现代大型军舰,同时首次动用空降部队。东山守军及福建增援部队经过激战击退来敌,经此一战,国共至今再无战事。
尽管历史和现实都带给东山岛浓厚的军事气氛,但是当地居民与台湾民众之间的交流一直未曾中断。据当地人士介绍,自清朝至今,赴台的东山人已繁衍至20万人左右,相当于在台湾又发展出一个东山岛。今天,两岸船只人员来往日益频繁,在东山岛铜陵镇,有专门的台湾渔船停靠点,去年即便受到SARS影响,仍有600余艘次船只停靠。
“实际上,东山与台湾早已形成民间三通。”这位人士开玩笑说。
在东山岛铜钵村,53岁的黄镇国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世纪60年代就替村里的妇女给台湾的家属写信,一直写了30余年。1950年,国军党军队从东山撤退时,从东山抓走4700余名男丁,其中铜钵村被虏走147人,使得铜钵村一夜之间成为当地有名的“寡妇村”。黄镇国从10多岁的时候就成为村里的“情书”代言人,一直延续到80年代后期当地与台湾开通了直拨电话。“现在一拨号码就知道对岸亲人的情况了,再也不用我来代为传话。”黄说。
“大家都不想打仗,但是台湾闹‘独立’,那时可能战和就不由人了。”这位村民感叹道。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2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