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宏
台湾当局6108亿元新台币的军售案一直被外界质疑与美国大选有关。7月29日,陈水扁跳出来特别“澄清”称,军售案与美国大选无关,购买潜艇也不是来自于美方压力及要求。陈水扁还不断向美“道谢”,“非常感谢布什政府、美国国会及人民,如果还有人认为这是美方的压力,这完全与事实不符,对美国政府、对布什政府也是非常不公平”。
这一以卖地、释股、举债方式编列的巨额军售预算,是否真如陈水扁所言没有美国压力?它对当前台美关系究竟具有何种影响?扩大而言,应如何看待台湾“3.20”选后的台美关系?
台美武器买卖两个新特点
第一,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事实上,美台间的军购关系已经由“台湾忙着买”变为“美国急于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因台湾岛内政局变化后,在野力量监督增强;也因台湾的经济增长趋缓、财政预算大不如前;还受了即将来到的美国总统选举影响等。
2000年以来,台美军事设备转移中的买方市场逐步出现。首先是克林顿政府后期批准的长程预警雷达军售案。长程雷达具有面积庞大、位置突出、无法移动的缺点,使它很容易在第一波攻击中被摧毁。且价格很高,约18亿美元。军事专家评估认为,虽然它的侦搜范围极广,甚至可深入大陆的大西北,但以台海如此近的距离,对台湾防卫作战来说,意义甚小。因此在美国批准出售后,台湾迟迟不愿编列预算。2001年4月24日,美国宣布同意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驱逐舰、12架P-3C“猎户星座”反潜直升机、8艘柴油动力潜水艇等技术先进、数额巨大的军售清单。台湾军方对美国不批准“宙斯盾”级驱逐舰而代以“基德舰”内心不满,因此并不热心,直到负责军购的李杰、苗永庆等人出任“参谋总长”、“海军司令”后,军方才转趋积极。但“朝小野大”的格局,缺少蒋氏父子、李登辉那样的强人等因素,使台湾在“付费提货”环节上进展不顺。在野党一度强势主导“立法院国防委员会”删除“基德”舰预算,迫使美国不得不降价。潜舰案更不顺利,不但一直难以落实货源,而且因价格过高,总额太大,台湾每年2600亿左右新台币的“国防预算”根本无法以正常方式消化。台湾“立法院”虽不公开反对购潜舰,但提出“潜舰国造”,要求让台湾“中船公司”参与。上述因素导致多项军售案迟迟没有编列预算,让美国十分焦急。
自2001年起,美国不断就此问题屡次对台施压,甚至威胁说如果台湾没有办法执行,以后在提出军购项目时“就应谨慎而为”。美国并且采取公开行动,以交易另一方角色直接介入台湾内部事务,协助民进党当局做在野党、做“立法院”的工作。2003年、2004年,美国已两次出现邀请“立法院”组团赴美访问,在访问中毫不避讳美国的目的。
第二、民进党当局有意将“军购”变成对美“外交”工具。民进党上台后,利用在野党和“立法院”为掩护,不断提高台美军购博弈中的要价,将军购作为“外交工具”使用,以求达到“以军促政”的目的。今年6月,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在“立法院”表示,“从外交的角度来看,台湾向美方采买这么多的武器,应该可当作某种程度的筹码,军购已是台湾外交工作的一环”。台湾“立法院外交委员会”更有人提出,应要求美国同意台湾高层过境华盛顿,或保证若台海有事会出兵协防台湾作为特别军购案的交换条件。民进党籍“立法委员”林重谟赤裸裸地称,花6000亿向美国“买的武器不太能用,也是事实”,台湾是在“缴保险费”。台联党人士也声称“美国应分摊台湾军费”,“在过去,台海稳定似乎仅为我国家安全问题,但台湾的安全其实更牵涉到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承诺。……除非美国愿意见到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否则势必得与台湾建立长程的、以能力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合作模式。”
美台关系变化不大
美台关系在“3·20”选举,尤其是“5·20”后,确实与此前有较大的变化,但就此认为“和好如初”则为时过早。
首先,主要“亮点”集中在军事互动方面。美台互动虽然看似密切,却呈现出“单一”、“炒回锅饭”的特点。长程雷达军售案、美国军政访问团赴台、6100亿特别预算、大批美国军事人员参与“汉光演习”,都属于军事互动性质,6月下旬王金平一行访美,也是定位为“军购”考察。在这些军事互动中,没有一件是“3·20”后新出现的,都是过去已有互动的延伸和继续。例如,长程雷达早在克林顿政府即批准;美军“观察”台湾“汉光”演习早已有之。至于非军事性质的美国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会于2003年4月就通过敦促行政部门采取措施支持台湾加入WHO的具约束力的法案,当年美国即与台湾方面联合策划,制定方案。2004年美国立场未变,只在程度上有所增强。
其次,美国反对改变现状政策依旧。由于民进党当局认定不管台湾如何行动,美国都不会放弃台湾,美国被迫多次强调美国的支持是有条件和前提的,不是“空白支票”。这个前提就是台湾不挑衅,不宣布独立。在2004年4月“与台湾关系法”的国会听证会上,助理国务卿凯利(JamesKelly)警告说,“美国清楚地看到这些危险,相信陈水扁等人也很了解,”并强调台湾当局单方面导向独立会毁掉台湾。
美国虽有一些智库人士鼓吹重新检视“一个中国”政策,但主流仍认同维持建立在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基础上的“一个中国”政策框架。当前看似热络的对台军事支持主要与官僚机构的本位主义和政策偏好有关。美国国防部从其利益出发,当然希望强化在东亚的优势,而军工复合体也强烈支持扩大对台售武。国防部的这一立场与致力于稳定台海形势的国务院等部门产生了分歧。尽管不同部门在具体做法上有分歧,但强调台海稳定和保持“现状”是布什政府的共同政策,美国并对“现状”做出明确定义。助理国务卿帮办戴利2004年4月22日在新加坡提出一个“获得美国国务院及政府其他部门核准,因此代表的是美国官方立场”的论述:“不支持台独,且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对台湾而言,就是在所有牵涉两岸关系的领域谨慎行事,避免任何鼓吹独立的挑衅性动作。”
未来的两个观察指标
美台关系前景如何,有两个观察目标。一个是陈水扁等台湾高层筹划进行的“过境”,二是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着墨多少。
陈水扁上台以来,基本维持了每年一次的出访频率,而出访的重头戏其实是在美国“过境”。今年8、9月份陈水扁、游锡堃将分别“过境”美国。从已进行的吕秀莲“过境”来看,美国对民进党当局并不放心,没有让台湾当局利用“过境”做多少文章。对于陈、游“过境”,如果美国方面在“过境”地点、活动方式、参访地点、是否与媒体公开见面等问题上加以适当限制,不允许民进党当局把“过境”炒作成变相的非正式访问,则台美关系将维持现有状况,这不是民进党当局所乐见的。
在美国总统选举方面,2000美国进行的总统选举虽然两党竞选纲领都关注对华政策,提到台湾问题,但争论不多,没有被炒热。此次选举至少到目前为止,尚看不出哪组即将被提名的候选人会利用台湾问题攻击对方。寻求连任的布什阵营内部存在较强的反华亲台势力,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布什政府应已认知到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如果没有对手阵营利用这个问题猛攻,从理性决策模式而言,布什阵营会避免主动出牌。与1992年老布什批准对台出售150架F-16战斗机环境相比,此届布什政府的压力要小得多,再次出现对台出售大规模新军售案的比率即使不能完全排除,也将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