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特稿:恐怖阴影笼罩下的纽约(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04日00:49 来源: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8月2日的时报广场戒备森严。(美联社图片)
在美国情报部门“确认”新的恐怖袭击情报并提高部分地区警戒级别后,纽约再次进入防范恐怖袭击的紧张状态。
8月2日上午,当来自新泽西、皇后区等地的股票交易人和银行投资家赶到华尔街的办公室时,他们不得不鱼贯通过由水泥护栏和全副武装警察组成的警戒线,在虎视眈眈的搜寻炸弹警犬前,接受保安人员的安全检查后才能进入大楼。各种开往华尔街的车辆,都必须在曼哈顿附近的街道、桥梁和隧道接受严格的检查。在距离美国大选仅有不到4个月之际,骤然升高的恐怖袭击警报让人想起“911”后的黑暗日子。
虽然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但一些纽约市民则认为,恐怖威胁不会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多大影响。一名在花旗银行总部外午休的员工表示,他对这种威胁并不紧张,反而还会有一种“生于忧患”的动力,让人们更有效地工作。但这名花旗雇员承认心理感到有些紧张,但总体上讲,一切都跟平时差不多。
在华尔街附近的街道,从早上开始就已有大批警察进入各自的岗位,所有过往的司机都需出示驾驶证件。往日,这些执勤的警察并不反对游客与他们拍照,如果女游客好奇地询问他们身上的各种装备,他们也都很礼貌地回答。记者来到华尔街本想拍几张执勤警察的工作照片,但在风声鹤唳的气氛中,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以免给对方添乱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各大电视台的转播车,一名在华尔街工作的电信顾问惊讶地说,“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电视转播车”。还有一名游客兴奋地表示,她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闪着警灯的警车聚集在一起。
“911”事件后,帝国大大厦成了纽约市的最高建筑,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恐怖袭击警报,帝国大厦昨日仿佛一切如常,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与平日一样络绎不绝。位于曼哈顿东53街的花旗银行集团大楼,是警方反恐部队集结地之一,许多公司员工看到总部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都感到不安,但看到如此多的警察来保护他们,又都略感放心。由于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对全市市民说:“不只是卡车、汽车,恐怖份子还很可能身上背着炸弹,以自杀的方式攻击金融大楼。”结果身背背包的人成了过街的老鼠,地铁车厢里的乘客左右寻找,观察背背包人的表情。一名白人男士想要进入银行取款机提钱,因为身后的背包鼓鼓囊囊,当场被警察给叫住,毫不客气地把背包搜了个遍,男士虽满腹委屈和一脸不高兴,但也只有忍耐,不敢出声。
在紧靠华尔街的下城唐人街,新设的4个道路检查站逐辆检查过往的货车,当地警察五分局一天之内接到数个“可疑包裹”的报案,但检查结果都是一场虚惊。由于实行交通管制,货车不能通过威廉斯堡大桥、荷兰隧道和炮台隧道,致使附近车辆大排长龙。在一些十字路口,一组组警察对经过的厢型车进行安检,气氛虽然紧张,但唐人街大部分居民都觉得日子还是照常过,遭受恐怖分子威胁似乎已成为唐人街生活的一部分了。曼哈顿中城的中央车站一带,更是草木皆兵,闪动着红光的警车一排排地密布在街道上,不准闲杂人等逗留、观望,一些重要路段被全面封锁,警察紧张地驱离路边的货车。
纽约市警方一方面进行反恐总动员,另一方面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发现可疑人或物品,就立即拨打911电话,而出门的居民最好穿旅游鞋,并随身携带一个提包,包内装上手电筒、个人收音机、水、挡灰尘的面罩、50美元的现金,以及个人身份证。如有必要,还可携带药品和重要文件等,并告诉家人或朋友外出的路线。《纽约时报》3日透露,纽约市如此“如临大敌”,有关当局主要依靠的还是根据三、四年前的资料,迄今为止并未发现有具体证据显示“基地”组织正在策划或侦察地形与目标,准备展开行动。但是,研究这些资料的政府官员仍认为不可掉以轻心,恐怖分子往往是在对预定目标展开数年侦察后才动手。有名长年在中央车站游荡的男性无家呆归者没好气地说:“这是做给谁看?恐怖分子这样就被吓倒了吗?还不是布希总统在为共和党大会造势!”
在过去的24小时里,记者耳边不时响起警车和消防车的警笛声,而位于记者站附近的纽约大学医疗中心,更时时传来救护车警笛长鸣的噪音。有时三种特殊车辆同时出现在联合国总部所在的一大道上,其它车辆纷纷向路两侧避让,刺耳的警笛声让身体健康的人也感到心脏跳动加快了不少,曼哈顿岛上成千上万的纽约人,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气氛里度过了漫长的一天。
8月3日的《纽约时报》指出,新的恐怖袭击威胁已给纽约的一些上班族造成不便,严密的安全检查已导致很多上班族迟到,但绝大多数纽约市民表示能够理解这样的安全检查。不过,美国官方对此次恐怕袭击威胁所作出的快速反应,已表明布什政府对恐怖袭击的警惕性有较大的提高。
虽然对恐怖袭击威胁的快速反应表明美情报系统,已取得明显改善,但仍然无法确定出潜在的恐怖分子究竟躲藏在那里。为此,华盛顿反恐专家指出,“美国人将不得不习惯这种面临恐怖袭击威胁的现实,而且这个问题不会很快就销声匿迹”。
《基督科学箴言报》说,类似的恐怖威胁及安全反应,将会变成美国人的“家常便饭”,美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美国还能保持多久这样的高度警惕性。况且这样的疑问早在2002年10月就被检验过,当时美国官方曾利用假情报发布了恐怖分子将袭击美东能源机构的消息。
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承认,在上一次的“恐怖袭击演习”中,已采用了适当的安全保卫措施,但媒体的大肆宣传却造成了市民的恐慌,甚至有些家庭还被迫疏散。不过,此次提高恐怖威胁警告的时机却令人感到怀疑,目前还不清楚为何要在8月初公开这个最新恐怖威胁。因为自“911”恐怖袭击后便一直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的纽约,正准备在8月未主办共和党全国大会。此外,8月份也是纽约旅游业的黄金季节,此类袭击警告势必将让旅游业和金融业大受打击。
为冲淡纽约弥满的恐怖袭击气氛,也为稳定市场信心,纽约证券交易所特别请来纽市长布隆伯格和纽约州长柏德基为2日的股市开盘按铃。布隆伯格表示:“美国和纽约共在,我们决不会被恐怖主义吓倒。”纽约证券交易所所长赛恩说:“我们相信这里是非常、非常安全的工作场所,我们要继续开门营业。”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舒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恐怕分子仍想吓唬我们,如果恐怖分子每次发出的威胁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那只能表明他们达到了目的。为此,舒默呼吁所有市民不要因恐怖威胁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纽约人自遭受“911”恐怖攻击后,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许多纽约人为了迎战新一波的恐怖袭击,除了在家中准备了必要的食品、饮用水和蜡烛之外,连上班都穿旅游鞋,皮包里带上矿泉水和打电话用的硬币,以便万一有难能跑的快一些,增大存活的机会。还有些纽约人2日的心情都十分沉重,许多人出门告别家人时,都深情地多看亲人几眼,生怕一去成为“生离死别”。连一些平日关系紧张的夫妇,丈夫出门前也会得到妻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并受到“祝你今天好运”的祝福。
但也有分析家指出,自杀炸弹和汽车炸弹这种方式虽然极不人道,但不容否认的是,它们可以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尤其在心理上可引发“屈人之兵”的效果。美国虽然拥有能拦截导弹的先进技术,但对预防恐怖组织以小搏大的种种偷袭行动,仍缺少长治久安之术。产生恐怖主义的战略上失误,不能寄战术上的改进去清除,因此,如何止防恐怖主义一天天蚕食美国的国力、军力和民心,仍是布什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人民网联合国8月3日电)守卫在华尔街的纽约警察。(路透社照片)来源:人民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