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了八百万客家人的赣南,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逢山必有客,是客必居山”之说。然而,这种“是客必居山”的状况,在20世纪下半叶之后有了变化,赣南客家出现了“水上一族”。 赣南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因为山高谷多,纵横交错,集雨面积较大的河流就有1000多条,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解放后仅上犹江一处就建起了5座大型水电厂,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热土难离,原来沿江而居的近千户客家人从此成了“水上一族”,几代人下来,秀美的湖水,飘浮的屋舍,水上的劳作,已经养成了他们与山居客家有别的生存方式。 这些定居在水上的客家人,大致有三类:一类是捕鱼人,一类是养鱼人(网箱养鱼),一类是水上生意人(水上旅馆、超市、酒家)。他们在水上都建了固定的屋舍,或仿山居时的四扇三间,或因水制宜自行设计、既有正屋也有横屋的“水上华屋”。少女的闺房,新娘的洞房,老人的厢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甚至还有纳凉、摆酒席的“余坪”。正屋的中堂上照样供着祖宗的灵牌。“水上华屋”的建筑材料几乎完全一样:“毛竹打底铺木板,木板上面铺地毯。杉木柱子杉木墙,杉皮盖顶好阴凉。”然而,每幢“水上华屋”的门匾和堂名却各不相同。什么“仁者乐”、“禹冰苑”、“又一村”、“生龙堂”、“意游乡”、“禹仙居”……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栖居环境和劳作方式的改变,让定居在水上的这一族客家人对“仁者乐水”的诗性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性领略。无论你走进哪一座水棚,迎接你的必然是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的智者。 近年来,水上旅游成了休闲观光的热点,赣南客家“水上一族”的生存方式,顺理成章成了旅游者探访的对象。毫无疑问,“仁者乐水”的客家一族,会用别具特色的全鱼宴款待四海宾朋。(叶卡 黄新民 李伏学/图 阳春/文 记者李传材/策划)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