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五日电 最新一期《半月谈》刊登《审计暴露六大体制“软肋”》一文认为,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审计署公布短短万言的最新年度政府审计曝光大量政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风暴般的效应。
在“审计风暴”中,六大体制“软肋”暴露无遗:
一、预算制度出现“黑洞”。审计报告显示大量预算外资金,上年累计节余资金以及“小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委等也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可分配预算资金等未列入财政预算,成为监督盲区,容易滋生腐败。
二、转移支付制度有待规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诸多缺陷在此次审计报告中有多处体现。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刘鹤章将其概括为三大问题:不公开;不公正;缺乏效率。
三、投资体制急需提高效益。此次审计报告暴露出的一大问题,就是政府投资效益低下。审计报告称,目前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水利等项目投资存在项目未按期建成投产;已建成项目运营效果差;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隐患;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及损失浪费等诸多问题。
四、监督体制形同虚置。中国的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多,然而,如此不留情面地揭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问题,触动体制痛处的,却是一个在国务院部委中排名靠后的审计署。这不得不引起中国政府对完善权力监督的深思。
五、问责制度未落实处。审计报告一出,要求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呼声愈演愈烈。但是,审计报告“榜上有名”的各大部门却一片缄默。从报告中也不难发现不少屡审屡犯的例子。因此,对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监督,仅仅依靠审计部门“探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纪检监察部门的“排雷”活动跟进。
六、政务公开制度欠缺持久深入。今年的审计报告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一个重要原因是报告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公开和透明。审计署三年来报告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二00二年的审计报告有三十页,但点名的案件只有一宗;二00三年的报告减到十六页,但曝光内容大大增加;今年的审计报告省略了惯有的综合统计说明,篇幅一点二万字,大批案件被曝光,十多个部委被点名。据了解,审计署已明确提出:到二00七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
“审计风暴”为当前的政务公开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能借此机会,打破权力暗箱运行,问题内部解决的官场陈规,把公开、透明变成政府工作的制度和惯例,那么必将大大推动中国依法行政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