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
一条奔涌的长江串起了两颗璀璨的明珠———一个是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国际大都市,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和与世界接轨的宝贵经验;一个是地处西部前沿的新兴直辖市,雄心勃勃要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连接东西部经济的重要节点。
历史,注定要将沪渝两地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海和重庆,注定要同呼吸,共命运。
合作大门已经开启
“仅2002年,上海企业在重庆投资金额就达200亿元!投资范围涉及房地产、通讯、商业、制造业等诸多领域。”电话里,传来上海市政府驻重庆办事处主任陆平璋兴奋的声音。
到西部去!到重庆去!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纷纷瞄准了重庆这个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近年来,沪渝两地政府以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为契机,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将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数据显示,2001年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在渝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就达85个,合同金额6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5亿元,是东部地区来渝投资最多的省(市)之一。
频频祭出的“大手笔”令人振奋———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元参股重庆药友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金海岸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长江水运、索特集团等企业的合作为重庆企业引进了实物租赁的融资方式,以浦东发展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保险企业亦“登陆”山城欲大展鸿图。房地产、商贸流通、高新科技等项目亦不甘人后,各路“大腕”纷至沓来。此外,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往也源源不断。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更让沪渝合作“亲上加亲”。上海先后对口支援我市万州等区县1.98亿元,其中经济合作项目20个,到位资金1.27亿元。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先后落户万州区,逐步形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去年底,上海还针对库区缺乏产业支撑等难题,制定出了“输血与造血并举,项目与引资齐驱”的策略。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近年来双方高层的频繁互访,沪渝合作不断进入新阶段。早在1998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黄菊和时任市长的徐匡迪就率上海党政代表团访渝,沪渝双方达成一揽子协议。此后,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又先后“登门拜访”,沪渝合作持续升温。
“亲密接触”注定双赢
双方高层的合力推动,无疑是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和造福两地人民的一件大好事。事实上,沪渝双方均认为合作还可以“更紧密、更流畅、更富有成效”。
显然,沪渝间的“蜜月期”已经悄悄到来。两地的交往与合作也并非是“单向流动”,来自上海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就表明,近年进入上海的重庆企业共有54家,注册资金达7亿多元。
“在内地省市中,上海与重庆的经济交往最频繁。”上海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的葛平认为,上海不仅重视引入外资,也重视引进内资,并且积极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到中西部地区谋求更大发展。
葛阐述的其实就是前段时间被媒体广为引用的“大上海核效应”———当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后,上海作为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开始显现,辐射能力逐步增强。积极倡导建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并且寻找和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是上海发展新思路的重要特征。一个明显的举措是,去年8月,上海市政府将经济协作办公室升格为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干部编制从40人增至70人。这无疑表明上海的态度:未来,在合作与交流之中。
对于关注沪渝合作的重庆学者而言,他们坚信这样的一个定律:跟上海的距离越近,重庆离外资的距离也就越近。近两年来,重庆从上海引进的3家跨国公司即是佐证。一方面,重庆开拓西南市场及东南亚市场,可以从上海引进资本、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自己的资本力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上海可以借助重庆这个大平台,融入广阔的长江流域和西南市场,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建立腹地经济基础。
种种机遇纷至沓来
机遇,总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合作,总是在相互需求中闪现。
种种迹象表明,2004年将迎来沪渝双方“亲密接触”的另一个高潮。据透露,重庆协信地产集团目前正与上海一企业联合组建购物中心,采用“不招商不分零”的整体经营模式,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已于年初签订。而来自上海的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则瞄准了总投资18亿元的重庆中华新城项目,袁家岗奥体中心附近日后将耸立一座占地75万平方米的大型海派风格现代化社区。
诸多项目的“浮出水面”,事实上意味着重庆“学习上海、依托上海、接轨上海”的思路愈加明晰。重庆,将更主动地争取上海各类资本,更积极地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有关专家表示,如何对接产业规划,促进两地产业发展合理布局,是沪渝共同面临的新课题。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已实现了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换代,冶金、机械、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周边地区或西部地区转移,而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在建中的制造业基地,无疑具备了承接上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能力。
三峡蓄水后,长江黄金水道已成为沪渝两地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重庆的寸滩港要实现西部物流中心、长江中上游最大枢纽港的定位,必须依托上海港,开展更流畅、更快捷、更节约成本的江海联运合作;旅游业方面,则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全面加强合作,联手开发两地旅游环线。
现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机遇,已使“沪渝携手”闪烁着玫瑰般的色彩。谱写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新篇章,无论是住在长江头的上海人,或是住在长江尾的重庆人,大家都有十分乐观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