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邯郸电(记者陈国营通讯员薛玉川) 近日,邯郸市在滏阳河畔发现一处古代宗族墓葬群,据称该墓葬群历经元明两代,生动展现了不同朝代间的墓葬风格的沿革。这在考古发掘上尚不多见。
墓葬群发现于邯郸市邯山区的贺庄村和罗城头村之间的滏阳河畔,是在进行建筑施工时,由文物部门勘探发现。据悉,该墓葬群共葬有3代人,历经元明两个朝代。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邯郸市文物部门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7座古墓,从北向南共3排,按“1、4、2”阵形排列,墓群中的一些坟墓被压在现代墙基之下。在墓穴形制、尸骨朝向、男女比例等几方面看,几座古墓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出土的文物有陶纺轮、黑釉和白釉瓷碗、铜镜、铜钱等。
据专家分析,北边一座为第一代人,呈八角形,其时代为元代晚期;中间4座为第二代人,墓葬形制为八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三种,墓室内有仿木和无仿木结构两种装饰;最南一排为长方形,其时代为明代早期,形制上完全改变了八角形结构。再往南的墓穴被现代楼房覆盖,是否还有第4代人则不得而知。
据了解,宋、辽、金、元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崇尚木结构,普及到建筑和墓穴当中,木制品又很难在地下保存,所以墓穴中采用仿木结构;经过元末农民起义以后,墓穴的建筑由仿木到无仿木,由圆形到方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建筑形式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