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制度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当这个制度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彻底抛弃,还是找寻更好的途径使之适应变化的社会呢?“三好学生”制的存废问题经过几日来的热烈讨论,不少读者提出了他们的独到见解。
是存是废家长各有看法
认为应该保留“三好”者强调,孩子需要一个有形的理想和目标去追寻,即使在评选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因噎废食,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到这种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孩子若一直处于一种温和、平静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将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家庭的正确引导十分关键。
而赞同废除者多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考虑,他们认为中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思想也很单纯,在“德”的方面非要给孩子分出层次有悖常理,而小孩子学习成绩的差异其实也不大,在此情况下的评选对孩子本身就不公正。加之此头衔获得时的人情因素,以及它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升学时择校、加分或减免学费的筹码,人们觉得这个制度本身已有问题。
比较分析,其实两种观点都没有错,只不过一个是从自身找原因,一个是从制度寻根源。即一个重内因,一个偏外因,内外因相辅相成,其关系也常常变换不定,因而,人们更该分析目前现状,依据形式,再决定偏“内”或是重“外”,如此也是最利于孩子的成长之道。
废存之外的教育问题
“三好学生”评选制,人们普遍认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好的制度,可是在它评选的操作过程中有人说它确实“生病”了,尽管人们承认它“生病”的范围不是全体,但它的打击面却不容忽视。其中,有制度本身无法避免的客观影响,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外在干扰。
存在或者废除,在对待一个利弊两难、是非难断的“事物”面前,很多人都很茫然,他们甚至觉得存、废问题在目前看来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探寻一种对孩子成长更有益的、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
郑凯,33岁,无子女,旅游行业工作,经常出国考察。郑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国外一些教学体制。据他了解,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从不排名。考完试后,除老师外,只有孩子本人知道自己的成绩,而老师将成绩汇总交至校方,由校方根据各班成绩好坏,对老师来加强要求,改善教学情况。这样孩子们是完全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教师最大的职责是引导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所以,他觉得应该改变现存的这种教学制度,给孩子一个更公平而开阔的成长空间。
教育部门:完全废除不实际
8月5日,记者曾就此问题咨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的老师,他们认为不能一刀切,且没有必要大规模废除“三好”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或许比废除或者建立一个制度更切合实际。6日,记者还联系到陕西省教委基础教育处的田明正副处长,他个人认为就目前的情况,完全废除掉“三好”制还不太实际,至于改革,或许会对“三好”的评选制做进一步的完善工作,并给它注入新内容,或者还会对名称的表述做一些修改。
为了更全面了解读者对“三好学生”制存废问题的看法,本报今日30版特推出生活调查《“三好学生”制度该不该取消》。本报记者 蒋旭
“三好学生”评选制该存该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