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葫芦丝悠扬而亲切的声音吸引着记者来到了王官庄小区9区16楼郭松坡的家里。
今年57岁的郭松坡从8岁开始接触乐器,笛子、口琴、巴乌等吹奏乐器都很拿手,与音乐已经交流了半个世纪。自从有了葫芦丝,郭松坡的全部热情都集中到这个“新宠”上。2001年的一天,郭松坡逛街时在人防商城买了一张民乐光盘,回到家一听,凭着多年的乐感,郭松坡发现葫芦丝是个不错的乐器,于是开始用葫芦丝吹奏自己喜爱的各种音乐。
虽然郭松坡已经退休几年了,可是每逢有大型演出,单位总会请他回去演奏。多次演出后,本来就很有音乐天赋的郭松坡发现了葫芦丝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音域比较窄,音量比较小,很多感情不能适当表达。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使葫芦丝更完美地表达感情。
经过多次研究,郭松坡在主音管下两侧的调音管上加了共鸣管,改造后的葫芦丝吹奏出来的音色音域更丰富,高音增高不刺耳,低音更低更动听,共鸣音增大,延长音更明显,由于增加了金属音,葫芦丝音色变得圆润、浑厚、饱满。有一次,郭松坡在家练习乐曲,一位过路人敲开他的家门,询问郭松坡演奏的是什么乐器,让人陶醉。不知道还以为是录音机里放的磁带。目前,郭松坡正准备为改进后的葫芦丝申请专利,还编写了《葫芦丝吹奏技巧荟萃》。希望有一天,专利申请下来,这本书也开始发行印刷。
郭松坡说葫芦丝是傣族的一种民间乐器,最适合诉说乡情。从葫芦丝时而浓重的鼻音里,透出一股远僻的乡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亲人,继而联想到云南富有民族特色的角楼、篝火和带着银饰的苗家姑娘。陶醉在音乐中,忘记了城市里浓重的工业气息和商品味道,仿佛置身于一种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
本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张桂芝
通讯员 王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