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区预计将在今年10月1日采用公交车IC卡收费系统。8月6日,该市物价部门召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31人召开听证会,围绕IC卡的价格和收费问题进行质证和辩论。
据扬州市公交公司公布的方案,扬州市即将推出的公交IC卡分为A、B两种。A卡为普通成人卡,首次充值50元,10元为一档,上限为500元,每乘坐一次享受9折优惠;B卡为退休优待卡和初中小学学生卡,只限本人使用,按原规定标准6折收费。两卡都不受乘坐次数和时间限制,可跨年跨月使用。离休干部、现役军人、盲人仍实行免费乘车,现行的月票、年票、老年优待证将被取消。此外,公交公司还一次性收取每张IC卡的工本费30元。
来自扬州市总工会的听证代表周扬认为,公交IC卡收费除了应该照顾离退休干部、学生、现役军人、盲人等,还应考虑社会上其他的困难特殊人群。比如持证的特困职工,扬州市区目前就有406名,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此方面还是应该体现出“关爱”精神。来自琼花观社区的代表李华补充,社区里的低保户家庭也应在照顾之列。
代表张进说,使用月票、年票的人是公交车相对稳定的客户,在换卡时适当考虑他们的利益,他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将这部分人乘车的优惠从较低的折扣逐步逐年地转为普通卡的9折。
对于乘客首次购卡时要交付30元租金的方案,不少代表提出了异议。来自市消协的代表薛伟认为,IC卡收取月租金无可非议,但公交车的消费群体是社会中的中低收入阶层,所以IC卡工本费最好由政府财政和公交公司分担,对乘客的收费标准应适当降低或者实行分步到位。
来自扬大经济学院的代表季毅说,使用IC卡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核心应该是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它。建议可以把月租费划拨到每个月去,在每个月中收取1元的租金,而不在购卡时一次性收取,这样就降低了人们使用IC卡的门槛。同时,公司可以采用乘车次数越多、打折越多的方式鼓励乘客刷卡乘车,对公交公司来说,使用IC卡的人越多,他们付出的单位成本才会越低。
代表王晖军建议,现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携带好几种卡,公交公司完全可以和银行进行合作,将公交用的IC卡和银行卡合一,这样可以省去重新制作IC卡的工本费,从而减少乘客支出,且方便使用。同时,公交公司投入设备时需考虑和长三角其它城市的公交刷卡系统实现联网,应避免出现将建设者短视而造成的设备淘汰费用让消费者买单的情况。
其间也有代表表示,扬州市公交公司是目前该市唯一的公交经营权赋予单位,但是因为接受政府指令性负担较重,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过多,经营效益不佳,IC卡的收费应选择公司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代表们建言,要解决公交公司的经营问题,公司还应该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公交公司要细分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在线路的制定上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比如专门为中小学生开辟上学、放学班车,这样即使提高收费,也有不少家庭愿意购买这样的服务,而且通过合理的调度,公交公司也不会增加成本;垄断行业总是有要盈利就向消费者“伸手”的定势思维,其实作为公益性服务行业,企业应该做的是通过内部的科学管理减少内部运营付出的成本,把利益让给消费者,这才是未来应对竞争的长远经营之道。张晨(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