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本市举行一年一度外商投资先进企业表彰会。出人意料的是,有数家被列入光荣榜的在沪外资企业,说什么也不愿上榜扬名,有些企业执意要求把自己企业的名字抹去。
申城表彰创汇、创利“双优”先进外资企业始于1990年,那年跻身光荣榜的在沪外资企业不足百家。而到今年,上榜企业已经激增到1323家。这一变化,不仅表明10多年来上海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同时显现出外资企业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可喜的发展态势。
而上榜扬名,也一直是件皆大欢喜的事,今年却遇到尴尬。据市外企协会介绍,过去评比,外资企业基本上都乐意接受表彰,这是对他们企业和工作的肯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沪投资企业对此荣誉还特别在乎,如有“疏忽遗漏”还会盯住不放。
究竟为什么不愿扬名?究竟哪些外资企业不愿扬名?业内专家分析,这其中的一些企业是汽车、电子、电气等产业链上的成员,与上下游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你上了榜,效益这么好,你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同类企业岂不眼睛出血?这很可能引来“灾难”,如被迫降低供货单价、提高采购货物单价、被部分挤出市场等。面对很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外企协会自然于心不忍,总不能因为上榜而令企业受到“伤害”吧。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沉默是金,闷声大发财。据市外企协会工作人员介绍,一些不愿上榜的外商私下对他们表示,真正做生意的人,一般很低调,如果要推销产品、宣传品牌和企业,出钱做广告就是了。
企业的想法无可非议,只是留下了很多思考。例如:我们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否还不够成熟?评选的内容和标准是否也需要有所改变?本报记者蒋心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