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7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饱含着四川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最深最真挚的思念之情,四川广播交响乐团在成都艺术中心娇子音乐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十分精彩的交响乐演奏-《人民的儿子》。
交响乐《人民的儿子》是由四川广播交响乐团组织创作的,其间得到了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广播电视集团的肯定和支持。乐团专程约请了天津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教育家鲍元恺教授进行创作。据了解,其实早在2003年初,鲍元恺教授与四川交响乐团就有了创作一曲纪念邓小平同志的交响乐的打算,因为非典的原因致使合作搁浅。2004年初,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四川广播交响乐团专程约请鲍元恺教授,创作此交响曲。历时5个月,这首《人民的儿子》终于问世。这是我国首部以交响乐的形式来展现伟人风范的音乐作品。而此次的指挥,他就是著名的指挥家徐志廉先生,为这次的纪念活动,他是专程从美国赶来成都的。
今晚的娇子音乐大厅,坐满了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赶来的观众。虽然今天晚上的另一边正在上演一场中国队与日本队的球赛,但是大厅内仍然座无虚席。毕竟,这是一场如此特别的演出。毕竟,我们是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一起纪念伟大领袖小平同志。
交响乐《人民的儿子》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广板-苦难的中国。揭示了主人翁生长的年代背景,用了大量的复调,是最深沉、最富哲理的一个乐章。让人联想到少小离家的邓小平,怀揣着救国的理想,在嘉陵江边坐上一艘客船去向远方。第二乐章:急板-奋斗。是一篇小平同志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的奋斗史。快速的,不同的变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由的让人激情澎湃。第三章:柔板-沉思。反映了主人翁的内心活动,抒情的旋律,十分的深沉。耳边缠绕着优美的乐章,我们似乎看到了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邓小平,在认真的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在寻找站正确的前进方向。第四章:欢腾的快板-展望。热情欢快,开放宏大的音乐,讴歌改革开放,它不仅是邓小平同志的展望,也是中国人民的展望。最后明亮的管钟声,仿佛黎明的号角,让人们在希望中奋进!……
四川新闻网实习记者 张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