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9日电 据香港商报报道,CEPA协议正式实施后,港资银行掀起了新一轮的北上高潮。
深圳成港中小银桥头堡
CEPA协议为香港18个服务行业敞开了进入内地的大门。这18个服务行业中,又以香港的金融服业最受内地企业欢迎。
去年底,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曾针对香港18个服务行业的“受欢迎度”,在深圳企业中做过一次调查,结果,高达44%的企业表示,最希望香港金融服务业率先进入深圳,遥遥高于其他行业。
而港资银行也不负众望,掀起了进入深圳的新一轮高潮。6月21日,随着上海商业银行在深圳威尼斯酒店正式宣布成立深圳分行,迈过了CEPA协议设定的最低门槛总资产额60亿美元的4家港资银行,已经全部落户深圳并开业。其中,永隆银行是CEPA协议正式实施后最早进入的港资银行,大新银行紧随其后,而在去年12月,中信嘉华银行通过收购中国(深圳)国际财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成功跨入深圳。
另据香港金融管理局预计,未来3年,港资银行还会在内地再增设至少20家分行。此外,还有近10家国外中小型银行准备以香港作为跳板,踏入内地。
CEPA协议后,进入内地的都是香港的小型银行,而事实上,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港资银行,如东亚、南洋、渣打等,早已捷足先登了。截止2003年末,港资银行在内地各大城市共设立分行38家,另有26家港资银行在内地开设了代表处。
港资银行“一枝独秀”
在外资银行整体的熊市中,港资银行表现出了顽强的牛劲,其业绩甚至可以用“一枝独秀”4个字来形容。
以深圳为例。截止今年5月末,深圳共有各类外资银行机构35家,其中,港资银行机构15家。这15家港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6亿美元,占深圳所有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一半,且存贷及负债结构比较合理,存款余额为9.3亿美元,贷款余额为20.7亿美元,负债总额为31亿美元。
深圳港银首5月赚8580万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盈利能力。今年1至5月份,在深港资银行实现盈利1100万美元(约合8580万港元),盈利占整个深圳外资银行利润的62%,资产收益率达到千分之三。
不光是在深圳,内地其它城市的港资银行也有上佳表现。中国银监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虽然银监会未针对港资银行的盈利情况进行专门统计,但其业绩“肯定会”比在华外资银行的平均水平好。
早在20年前就已经进入内地,并在内地十几个城市都开设了分行的香港东亚银行,其广州分行行长张伟恩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称,东亚银行在国内的十几家分支机构,除刚开业的外,几乎家家有盈利;另外,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旗下20间在华分行,2003年的净利润为3.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一倍。
北上港企是港银有力支撑
记者曾经登门拜访永隆、大新、上海商行等3家在CEPA后落户深圳的港资银行,结果发现,这3家银行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店面,只是“隐居”在罗湖区的一些写字楼内。
对此,永隆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王达球先生“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分行开业初期的几乎所有客户,是那些早已从香港进入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也就是他们原先在香港的熟客。光是靠这些熟客,在未来两年内,该行都不会担心盈利问题。
深圳市银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深圳的外来投资中,约有七成来自香港,在深港资企业有1万多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0%以上。香港90%以上的生产企业已经迁到珠三角地区,在珠三角的港资企业超过5万家。长年以来,香港进入内地的中小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内地站稳脚跟,就是依靠这些进入内地的港资企业支撑。就连早已进入内地多年的港资银行内地分行,其业务量八成以上,都是来自香港熟客,更不要说那些后来者。甚至,可以换句话说,这20年来,香港金融业与北上珠三角的制造业,早已形成了互为支撑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