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购车互相攀比,个别地方的公务用车成为干部腐败的温床;中央拟出台公务用车改革的举措构筑“防腐大墙”;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公车改革以不同的方式业已展开;但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我省公车改革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据了解,近两年,有关公车改革的呼声在国内日渐强烈,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纷纷启动公车改革。有些发达地区甚至在改革力度上已经走出很远。但地处西部的我省,却鲜能听到车改的声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我省车改已在探索中缓速起步,省商务厅、酒钢集团以及一些政府和企业的公车改革以不同的方式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公车改革不仅触及沿用许久的政府用车体制,同时涉及人们的观念等多个层面,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记者在采访中,从已经车改的单位的低调与遮遮掩掩,深深感觉到这样一个现实:我省的公车改革几乎是在坚冰中缓速启程。省商务厅:率先“吃螃蟹”的行政机关
在公车改革这道很难跨越的“门槛”里,省商务厅成为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行政机关,作为省内首家公车改革试点单位,省商务厅实行补助的办法,厅长每月1800元,副厅长、纪检组长每月1500元,巡视员、助理巡视员1000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诉记者,现在部门用车开始精打细算了,以往外出一般是一个人要一辆车,现在部门里要外出的人共乘一辆车。一位司机师傅告诉记者,改革后用车就没有以前那样随便了,车辆使用效率提高了,公车私用的现象明显少了。
据了解,这次在公车改革试点中,省商务厅还经过核算,将6辆认为是富余的车委托专业评估机构确定价值后,包括厅长在内的全部人员进行抓阄,6辆车从此由姓“公”改为姓“私”,有偿转让给了内部职工。一位工作人员说,6辆车如果按照每辆车每年3万元的费用,此举就每年节约了近20万元。同时,6辆车的有偿转让也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酒钢公司:鼓励干部买私车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在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大手笔”举措和所取得的成绩总是令世人刮目相看,但也免不了会引起一些争议。今年以来,该公司采取措施鼓励200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购买私家车改革措施就属此类。
记者在酒钢采访时,由于种种顾虑,公司管理层对此项改革都不愿置评。记者只能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情况。据知情人士介绍,这项大胆的改革措施是今年年初出台的,该政策的落实对象是酒钢公司20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其大致内容是,公司按照人头向副处级以上干部一次性给予10万元“车补款”,用于购置工作用车,车辆由公司按照使用者的要求统一购置分配,但高于10万元“车补款”的部分由使用者自己支付,车辆分配后产权归属使用者,维修费、燃油等费用全部由使用者承担。经过几个月的落实,目前,全公司20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拥有“私家车”,部分没有配置车辆的对象,则由公司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左右的标准发放“车补款”,直到发够10万元为止。
就此举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通过给记者算账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赞同观点。他说,原来每台公车每年要产生的正常费用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而在现行用车机制下,虽然公司一次性支付了2000多万元车补款,但每年因此减少的支出就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对比算账,不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讲,此举都是有益无弊。某国企:车改后私车公用省内另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最近也进行了很有魄力的车改,但也是出于种种顾虑,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据该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办公室主任透露,他们单位的车改比较大胆,单位仅保留为数很少的公车,无论领导还是普通职员,根据岗位,发给不同的车辆补贴。同时为鼓励职工购车,单位为购车的职工提供10万元贴息贷款,现在有一部分职工已经开着自己的车办事。他们经过测算,车改之后企业用于车辆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开支仅为车改前的一半。
这位热衷于车辆改革并积极参与操作本单位车辆改革的主任还认为,目前国企对车辆管理投入的成本普遍过高,车辆购置费、油耗费、维修费、保养费、管理人员和司机的工资等等,这些开支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当然还不包括车辆在行驶和维修过程中的“黑洞”,职工意见很大。现在好了,许多难题因车改迎刃而解。全省状况:半遮半掩雾里看花毫无疑问,公车改革是个焦点问题,几十年来,为政府部门有关领导配专车已经是天经地义的,而今要打破这个惯例,的确不是一件简单事,但即便如此,公车改革的优越性不能不使政府部门为打破这种惯例而付出努力。同部分发达地区大刀阔斧的改革相比,我省的公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参与的程度还不深,面也不广,仅仅几家单位的车改试点,犹如凤毛麟角,而且几家单位对于自己所实施的改革办法也半遮半掩,不向外界透露,省上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
尽管如此,人们盼望公车改革的热情仍然很高,兰州市某政府部门一位负责人在记者采访时说,单位中的车辆管理是一件很费心的事情,公车私用无法解决,修理费、加油费等漏洞很难堵住,他极力赞同实行公车改革,有利于单位管理,减少财政负担,但他认为执行起来肯定有难度。兰州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罗英龙告诉记者,公车改革是一种趋向,有利于依法规治公车使用,只有进行改革才能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约经费。
记者采访时发现,一提到车改,许多单位职工说他们像拥抱阳光一样等待并期待着拥抱公车改革,他们普遍认为我们沿用几十年的公车使用体制含有很大程度的“特权和官本位”思想,车改可以革除这种不平等。
其实配备专车和公务用车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但是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与之背道而驰,作为一种集团性消费,政府公务用车方面的开支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为节约财政支出,反对奢侈浪费,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如是说。虽然目前我省的车改还处于探索阶段,车改的速度犹如在坚冰中缓行,但人们毕竟看到了一线曙光。
本报记者靳国升刘凤宇董开炜实习生马睿君外省车改情况据媒体报道,目前山东威海市、广东佛山市的政府部门正在力推公车改革。威海市的做法是:从今年的7月起,市级党政群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97个单位1997名工作人员,全部按照级别每月领取200元至24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除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狱暂不参加,厅级干部暂不列入外,其余车辆全部由中介机构评估定价后向社会公开竞价拍卖。佛山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货币化、取消公车”的模式进行。凡是纳入车改的人员依据不同的职级和职务,将补贴标准细划为11个档次,区局正职领导职务每月补贴2400元,科员、办事员每月补贴500元。
本报记者靳国升刘凤宇实习生马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