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昨天8月8日,是个值得所有老南京人留恋的日子,“老南京儿戏趣味大赛”在河西步步高龙江体育馆隆重开幕。一清早,在四面八方开往龙江体育馆的公交车上,都坐上了身着“老南京儿戏趣味大赛”赛服的市民们,“张大妈,你们也是去参加儿戏比赛的啊?”“是哎,是哎!哟,老爷子和重孙子都来啦?”不少家庭还是全家上阵。“今天比赛太好玩了,下次我们还要来!”昨天赛后,无论得奖还是没得奖的市民都兴奋地说。
由本报《老南京》专版会同南京广播电视台《南京1时间》等联办的“‘中国苏酒’杯老南京儿戏趣味大赛”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发掘和集中展示老南京儿童游戏文化的大型比赛,新颖的方式和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市民报名十分踊跃,不少是全家参赛,尽管每人限报3项,但许多人还意犹未尽。昨天,近3000人的体育馆内来观看比赛的市民济济一堂。
当参赛选手们在引导员引领下,高举着“套砖头”、“拍洋画”、“踢毽子”、“抽陀螺”等队牌入场时,立即赢来全场欢快热烈的掌声,这个入场式真可谓别开生面。
本报总编辑项晓宁在开赛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这些老南京儿童游戏都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能引起许多美好的回忆。金陵晚报现已发展为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我们今后还要多宣传组织此类活动,满足广大读者的希望,让老南京人和新南京人都更喜爱我们的晚报!
昨天共有240多人参加“滚铁环”、“挑金银棒”、“踢毽子”、“拍洋画”等10个项目的比赛,参赛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只有21个月大,但登上儿戏大赛这个舞台,就不分男女老幼,大家公平竞争。
由于体育馆空调开放,选手们都甩开膀子亮出真功夫。首先开赛的是“跳绳”和“挑金银棒”,跳绳因采用了带电子计数器的赛绳,所以赛得有条不紊。最后,顾权以1分钟跳220下的优异成绩夺冠。而参赛“挑金银棒”的选手队伍最为庞大,88人单淘汰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才由张超夺冠。
参赛年龄最大的选手是89岁的严士光老人,他与4岁的女孩陈一诺对阵“挑金银棒”,结果以16根胜出。另一些老人也“好汉不减当年勇”,68岁的退休教师焦守权除夺得“套砖头”冠军外,还以142个的好成绩,与青云巷小学六年级的小女生刘悦并列“踢毽子”比赛第3名。中小学生也是昨天场上的佼佼者,15岁的50中同学贾婷婷以2分钟踢出236个夺得“踢毽子”比赛冠军,南师附小12岁的女同学梁辛踢出225个获亚军。中青年选手显然没忘儿时热衷的游戏,23岁的谢红、白下区煤气站的汪明龙和南京炼油厂37岁的李华分获“抽陀螺”比赛的前3名。比赛虽竞争激烈,但仍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格,许多市民互相鼓励,切磋技艺。经紧张角逐,获得“老南京儿戏趣味大赛”其他项目冠军的是“算盘棋”:何健、“滚铁环”:马鸿尧、“拽绳子”:刘勇军(成人组)蒋琦(儿童组)、“拍四角”:李华、“拍洋画”:刘晓川。本报总编辑项晓宁等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本届儿戏大赛得到多方面大力支持,龙江体育馆馆长周家云说,这次大赛十分成功,我们以后还要支持再办下一届!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老南京儿戏趣味大赛指导刘圣雄率领下,本报《老南京》版的余闻、赵子云、周启源、王聿成、徐延平、万祥牛、苏洪泉等19位热心作者还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维持赛场秩序。现场许多家长都说,把孩子带来,就是想让下一代见识老南京儿戏风采。参赛孩子们也说,现在虽然高科技玩具很多,但简单有趣的老南京儿戏仍能吸引住大家目光,让我们更开心!(注:南京广播电视台《南京1时间》今晨播出本次大赛特别节目)通讯员 申辰 记者 叶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