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亚马逊河流域8月8日海事卫星电(特派记者李贤)2004中国中新药业亚马逊科学探险考察船截至今天已逆流航行900公里,其间科考队在船上两次遭遇杀人蜂,但均已脱险。最近一次遭遇后,本报记者王津连续两天发高烧。
科考队在上船前,亚马逊国家研究院的科学家就提醒,杀人蜂会对科考队造成威胁,前年曾有美国探险者被蜇,蜇后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科考队为此提高了警惕,警告队员只要听到声音较大的嗡嗡声,看到个头大、头部有黑白斑点的蜜蜂,一定不要动,不要碰触到它们。在科考队离开马瑙斯的第二天,大约有五六只杀人蜂在我们吃午饭时几乎要落到盘子里的黄瓜瓤上,餐桌上有人喊“杀人蜂”后,所有人都停止了咀嚼,像被固定在了那里,几分钟后杀人蜂飞走,好几个队员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就在三天前科考队员正准备下船登陆丛林时,大约十多只杀人蜂迎风从我们头顶飞过,本报记者王津说杀人蜂碰到了他的头部,从脖颈处停留短暂时间后飞走,之后他感觉那儿有点痒,第二天开始连续两天高烧38℃,连续服用阿斯匹林后,今天早晨开始退烧。经过连夜航行,科考队终于抵达位于马瑙斯900公里处的一个叫博达加的小镇,经当地医院诊断,他身上没有蜂毒,高烧为一种病菌感染所致。医生在为他注射药剂后,说预计明天即可恢复。至此,队员们才长出一口气。
据随队美国科学家介绍,亚马逊地区杀人蜂本为巴西科学家为做研究从非洲引进,没想到这些蜂从蜂箱里逃跑飞进亚马逊丛林,与当地的蜜蜂交配,并迅速繁衍。几十年来,这里的杀人蜂制造了无数灾难,至今已有上千人因被这种蜂的毒刺蜇而死亡。杀人蜂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巴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杀人蜂惊人的产蜜能力,使巴西一跃成为世界四大产蜜国之一。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杀人蜂授粉的咖啡,格外香浓可口,巴西咖啡的品质也随之大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