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春季开始,大兴庄镇良庄子村127户村民相继将传统的露天厕所全部改造成水冲式封闭厕所,成为京郊改厕第一村。从其过程看,不仅是村级环境整治的过程,也是村民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更是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养成过程。
良庄子村有127户,423口人。全村从事养殖专业户占30%,个体运输户占40%,外出务工户占10%,只有5、6户从事粮食种植,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就业结构促进了家庭收入的提高,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村委会自2002年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砌边沟、垒花墙,水泥路铺进每个胡同,月季花开遍大街小巷,三横两纵的主街道全部实现的硬化、亮化和美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环境整治样板村、北京市卫生村和首都文明村。今年村委会又投资10万元建起了占地3500平米的公园,为村里又添了一景儿。
说到改厕,村里的百姓也经历从旁观到认可再到主动争取的过程。去年春天,区、镇两级政府部署了改厕工作,村委会利用广播进行了宣传,但并没有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于是,村委会采取示范的办法,选两户先行改造,不仅体验到改造的好处,而且也合计出了工料成本。有了先例,村民们踊跃参观,从心里认可了水冲式封闭厕所的方便和卫生。就在这时,非典疫情在在全国蔓延,村委会在带领村民全力抗击非典的同时,借助全区开展的“防非典、保健康、做健康文明北京人”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革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群众认识到蚊蝇孳生是疾病传播的罪魁,而传统露天厕所恰恰是蚊蝇孳生的祸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才会有积极的行动。于是先后有50多户主动报名要求改厕。村委会借势发挥,用补贴的方式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凡报名户,每户补贴一套厕具、3袋水泥,各户只需自备一个储水缸和300块砖,一天时间就可改造完毕。由于厕具有限,这一次只改了30多户。2003年9月,全区争创首都文明区工作全面展开,作为一个平原小村,如何参与到全区的争创工作当中,把什么做为争创工作与百姓利益的结合点。经讨论,党支部、村委会把这个结合点再一次落在了改厕上,进行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在继续执行补贴政策的同时,对少数长期外出务工户,村委会则采取集体出工的办法,统一施工。这样,截止到6月底,全村127户的改厕工作全部结束。
村民谭子荣是去年第一批改厕户。谈到改厕,身为家庭主妇的妻子话匣子一打开就说了一堆改厕的好处,“首先是上厕所不挨熏,闻不到呛鼻子的臭味和氨味,要是在原先,在茅坑儿蹲多长时间就得闻多长时间,真是受大罪了。其二充分利用水源,把洗衣、洗菜的废水存在储水缸,冲厕所时一踩脚踏板,厕所干净了不说,水也得到了二次利用,没有一点额外的开销。三来是治绝了蚊蝇,再也看不到蝇蛆满地爬了。在原先一到夏天又撒石灰有打药,不管事不说,关键是看它恶心人,有了水冲厕所,再也不用干这烦人的事儿了。”正在上初二的谭家二女人谭小月说到改厕的好处,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在晚上去厕所不用害怕了,原先总是害怕踩进茅坑里。”由于谭家紧邻街道,没有房屋遮挡,再加上他家改厕早,门里门外闻不到异味儿,去年冬天整条街上的老人都聚到他家门前,聊天、打牌、哄孩子、晒太阳。今年一开春,谭家在门道里摆上了冰柜,向乡亲供应冷饮,挣起了外快。到了晚上,一家人聚在30多平米的小院里吃饭、聊天,尽管离厕所只有5、6米,但闻不到一点异味儿。
改厕不仅是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而且引发了农民卫生习惯的养成。“连厕所都变得这么干净了,别处更得干净。”这是良庄子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所以,每家每户的居室、庭院都收拾得干净、整洁,就连上学的孩子也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学路上吃早点的包装纸不是随手扔掉,而是多走几步路,扔到垃圾筐里。
从良庄子村改厕的过程可以看出,农村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不仅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方式方法问题,更主要的是如何赢得百姓的认可和参与。由此联想到争创首都文明区工作,争创工作涵盖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个单位、每个人,而就一个乡镇、一个村而言,选准争创工作与百姓利益的结合点,并把这一点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则是至关重要的,更何况争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点”的成功,才能有“面”的辉煌。如果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来努力做好这个“点”,首都文明区目标的实现则指日可待矣。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