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业彬:
成年人为什么会教孩子一些做人的“厚黑哲学”,直接原因是怕孩子吃亏、怕孩子落后,而根本的原因在于成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那么追究原因,丑陋的社会现象是由谁制造的?是你、是我,正是孩子眼中的大人们。成人的丑陋行为造就了社会的丑陋规则。成人种下苦果不愿让孩子吃,但却没有积极地从根本上改变丑陋行为,而是消极地向孩子灌输丑陋规则,让下一代人也遵循这些规则,做出同样甚至更加丑陋的行为。
眼下中小学中的孩子的父母,大多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文革等思想混乱的年代,阶级斗争的阴影影响一生,在人性崩溃的时期最丑陋可怕的一面曾被激发出来;而艰苦困难的物质生活又使这代人把对生活无限的希望压在下一代身上,除了前途别的都可以暂时不管。于是,孩子便成了背负着沉重期望拼命争夺打斗的一代———胜者王败者寇!谁都可能是假想敌,孩子心里怎还装得下别人?
为了结果而行动 必定助长功利心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吴发科:
有时候未成年人爱心的缺失,是由于对需要帮助的人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不了解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环境,他们受了怎样的苦。学校组织的募捐活动,很少在募捐前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很多学生捐钱是麻木和被动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捐的钱物是去哪里给谁。这样的捐献是丝毫起不到教育作用。
当今社会总是倡导“体现人的价值”,各种书刊、影视作品也总是强调“付出就一定有收获”,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青少年认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要有回报,这回报很多情况下也就代表着一定的报酬和荣誉。这种倒置的观念使孩子们为了结果而行动,当他们判断某件事可能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时,就认定是不值得付出的。
本报记者 王倩 实习生 黎杨 李健慈(晓航/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