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 来源: 长江日报
去年产值3亿元,今年可达5亿元。在华中地区,源泰铝业有限公司规模大,产品多,效益好。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董事长王文炎却为企业“一枝独秀”不开心:“武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太少。”
早些年,武汉有铜板厂、铜线厂、铝材厂……后渐消亡。上规模的只剩源泰。
箔、板、管、棒、型材、铸造件等铝材,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日用轻工……一辆轿车,15%—20%的金属采购来自铝材,车越高档,比例越高。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铝25公斤,中国不到2公斤。
市铝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武汉地区每年仅铝材一项,市场需求约18万吨,本地供应不足1/5———半数出自源泰。
“应该说,构建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培育加工企业群,武汉有需求,有优势”。
“省内外就近有原料,本地有传统技术设备存量,有人才资源”。
“武汉得中独优,物流成本低”。
王文炎是武汉人,出身有色金属业世家,从国企下海后,帮一位广东老板成功创办两家工厂,上世纪90年代回汉创立自己的企业,以铝型材生产加工为主业。
这些年,源泰倚重工业配套。建筑铝型材产品开发较早。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上,2/3的窗框、玻璃幕墙框架,出自源泰。上海金茂大厦楼顶材料,强度要求特别高,业主国内招标,源泰胜出。
定向研发,服务光电子业。摩托罗拉、深圳华为、武汉邮科院等大企业,每年订购源泰产品超过5000万元。进入汽车业,商机更多。东风、上汽、广州本田等与源泰签订数千万
元订单。
源泰计划未来3年内,产值突破10亿元,跻身全国大型铝型材加工企业行列。
总结企业发展,王文炎说:“我们能做,武汉其他企业为什么不能做?”
吃着“独食”,却盼竞争,王文炎介绍,广东南海市一个镇,聚集铝材加工企业200多家,企业群体分工协作,共享资源,商流极旺。
“同样道理,武汉加工企业多了,市场大了,才能聚集人气,形成品牌,吸引更多采购”。
(记者王南方 徐前山 通讯员段宝林 实习生肖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