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但校园里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沉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暑假留在学校。从笔者对吉首大学暑假学生留校的调查情况看,逐年呈增长趋势。为什么“留守族”队伍会渐渐壮大?留守的学生主要在干些什么呢?为此,笔者采访了部分留校的学生。
毕业生为就业不回家。参加了2004年湖南西部高校招聘会的吉首大学大四的女生小陈,因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很热门,所以相应的用人单位很少。前不久,她好不容易与两家单位留下了自己的求职材料。而来自农村的小陈,因家里没有联系电话,她只好留校,等待这渺茫的机会。笔者从近百名留校的大学生中发现,为了找工作而留校的大学生约占了一半以上。
大三学生用假期充电忙。吉首大学大三的学生小王,虽然很想回家,但为了考研,他只好提前复习,尽量挤出时间学习。小王说,放假了,宿舍里就他一个人,利用这段清净的时间把三门考研的功课再巩固一遍再好不过了。据了解,除了为考研、实习而留校的学生外,尚有部分人准备考各种证,以便为自己就业增加筹码。
更多的大学生为挣钱假期忙打拼。假期是学生打工的“黄金时期”,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能力,还能为父母分担点负担。吉首大学文学院的小罗在求职时找了一份家教,两小时15元。小罗说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但一个月的生活费不用愁了。数学系的小苏,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暑假选择了在一家电脑公司为客户配送电脑。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可以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每天还可以拿到30元的工钱。
贫困生为省钱只好留校。一些家庭贫困,路途较远的大学生,为节省路费,只好留校。吉首大学文学院的大三学生小刘家在新疆,上千元路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他到吉首读书3年,只回家1次。小刘说,这样不仅能减轻父母的压力,还能利用留守时间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可以看出,“留守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想利用假期在打工的同时为自己“充电”或参加社会实践,发展自己。他们开始研究自我,设计自我,并渴望实现理想自我。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安排和自我设计,因而为了实现自我设计的蓝图,他们不得不接受时间的煎熬,利用假期来为自己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目前,假期留守学校已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学生是留下来了,却给学校管理提出新课题,据了解,假期里学校对留校学生进行了住宿登记,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暑假期间定时向学生开放,留校学生的生活不是大问题。但是,留校学生虽然身在校园,但多数却游离于学校的管理之外,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值得校方关注。(实习生宋崇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