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安蓓龙瑶)随着个人电脑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网络综合症等现象频现报端,一时间网络成为未成年人的“洪水猛兽”。然而心理学家指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中国家长莫要谈“网”色变。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在此间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说,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发现:在长达16个月的时间内,这些孩子的交友数量、在与亲朋共处、学业和社团活动上的时间分配,以及个人情绪和对自我评价,并没有因上网而发生明显改变。相反,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阅读能力却有所提高。
杰克逊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孩子们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有关。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父母的积极干预和引导,在抵消网络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上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说。
在对北京589名14到17岁初二和高二学生的调查中,雷雳发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更在意自己是否完成既定目标的孩子,一般能在网络面前表现出较强的自控能力。
雷雳指出,父母和同伴是影响孩子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对网络的使用上,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周围伙伴的影响。父母若能以适当方式加以引导,不但不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反而会赢得更多的信任。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雷雳说,“父母应与他们增强沟通,帮助他们掌握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技巧。”
据杰克逊介绍,在美国,5岁左右的孩子一般会在父母的帮助下接触网络,12岁开始独立上网。“父母有责任去了解孩子每天会花多长时间上网、在网上做些什么、希望从网络上获得哪些内容。但这不等于父母要对孩子施加严格的控制,而是应通过积极友善的方式进行,”她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傅小兰博士认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心理势必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2004年7月的统计显示:中国现有互联网使用者8700万,其中1505万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网民总数的17.3%。(完)(责任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