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手巧的陈蓉(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19日16:42 来源:四川新闻网-南充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四川新闻网-南充日报讯记者苏小娟
陈蓉,安德实业有限公司缫丝挡车工,1993年进入原南充丝三厂,公司劳动模范;2002年,获南充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在南充市丝绸行业缫丝岗位技术决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授予“南充市岗位技术标兵”称号,享受南充市劳动模范待遇。
陈蓉1993年进厂时,只有18岁。刚刚熟练了操作技术,又赶上技术改造,把纯手工的立缫机改为自动缫。立缫除类用右手,自动缫除类用左手,这好比“右撇子”变“左撇子”,太难了。可陈蓉发现,左手除类比右手除类少了些动作,能提高效率。于是,从开始学她就强迫自己用左手。虽然,好多人一直都没有将左、右手的习惯动作改过来,但陈蓉却成功了。作为第一批自动缫培训人员,陈蓉只学了半个月就开始上岗。
立缫,一个缫丝工只看20绪,而自动缫,一个人要看50绪;立缫,添绪、理绪的工作全是手工操作,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自动缫,将理绪的工作交由车头工来完成,挡车工从除类、穿磁眼、捻鞘到打结,程序多,动作也要快,劳动强度大增。刚开始,陈蓉手忙脚乱,总是把丝线绷不直,一不留神,窝子又被缠得严严实实。好多人难以适应,自愿离开了工作岗位。可陈蓉并不气馁,她细细地揣摩,发现只要严格按“80”标准操作,就可以保证低差错率。从接受培训到上岗,仅仅一个月,陈蓉就成为自动缫的熟手。
磁眼中间的小孔比针眼还小,丝线上有一个小泡,就会因此断线,可陈蓉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将丝线穿过去。她看两个半车位50绪,要减少差错就要不停地巡回。大概3米的范围,只要开了机,双脚就频繁地走,眼睛不停地转,头埋下去在这头咬结,眼睛要盯那头是否断线,工作看似简单,但要手快眼快才行。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巧能生经”是陈蓉经常念着的话。她坚持“别人能做好的我一定能做好,别人做不好的,我也一定想办法做好”的信念。当初,她正是凭着这种信念,成功地“转换”了左右手,使自己的丝品位、产量迅速提高。如今,她全年的生丝品位平均达到3A70,产丝量每月可达50公斤。
回想10年的工作历程,陈蓉觉得,工人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劳作,其实做工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务实、要勤学苦练,这样才能扎实掌握技术。今年11月份在江苏海安举行“杭纺机”杯2004年全国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她是我市的一号种子选手。陈蓉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