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郇丽
虽然算不上意外,但还是疑惑重重。一个受国家政策支持,看上去也非常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怎么还在经过了整整两年的苦苦谈判之后,最终还是落了个一拍两散的结局呢?
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把终止西气东输《合营框架协议》的通知发给外资谈判方——壳牌,壳牌中国集团公共事务董事吴凌康对记者说:“谈判各方对无法就项目达成协议感到遗憾”,在中石油的公关部,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这件事情中石油方面希望淡化处理,至于谈判的细节是商业秘密不便透露。
该项目谈判的艰辛早有传闻,而中石油选择在工程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毕时终止《合营框架协议》,也是颇耐人寻味的。既然,西气东输并非是没有外资就办不成的事,那么,中石油、埃克森-美孚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这些国内外的能源巨头们谈判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在胶着僵持了2年之后,各方居然始终未能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将中国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及塔里木盆地的气田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市场连接起来。从西部到上海,全长4200公里,经过70个县,分东西两段,总投资180亿美元,是国内外罕见的大工程。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副总裁薄志华对记者说:“西气东输这种长距离的管道工程在国际上是少有的。”
客观地说,当初在西气东输项目运作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有政府的计划决策。而中国政府最初的考虑可能是,此工程如果有像壳牌、埃克森-美孚这样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参与,成功系数可能更高。而为了吸引这些跨国公司加盟,中国曾准备将很难割舍的利益让出。
2002年7月4日,壳牌、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与中石油签订了西气东输合资公司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各国际投资方将在此工程中得到15%的股份,但之后的正式合同一直未果,直到中石油终止谈判。
谈判破裂的传闻最早出现于2003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当时向媒体透露,中外双方在西气东输管道合资项目上有分歧。到了2004年初,谈判就基本陷入了僵局,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相继推出,只剩壳牌孤军舌战。此时,中外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投资回报率和下游市场开发问题上。
西气东输分上游的气田勘探开发、中游的管道工程建设营运、下游的供气项目三部分,投资分别为284亿元、491亿元、688亿元。其中,项目回报率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但是,有关方面并不希望外资介入勘探、销售等环节,只是希望合资停留在管道建设方面。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外资在上游项目中所占股权不会超过30%,而下游项目也难以取得控股权。但以壳牌为首的外资方则认为,合资项目应该包括上游的勘探、下游的输送整个产业链条的内容。
壳牌还提出,希望不只使用塔里木气田。因为,按照框架协议规定外方使用管道的年限为46年,但塔里木已经探明可供开采的天然气3725亿立方米,按目前的使用标准(每年输送120亿立方米)只能使用30年。但是,习惯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领域“通吃”的中石油如何能舍得将塔里木以外的气田让壳牌插上一嘴呢?
因为在诸多合资内容上谈不拢,所以,外方表现出对达到1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的要求特别坚定。一位外国石油公司驻华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当时一直希望能够有固定的回报率指标,因为对于该工程的商业前景我们做不出稳健的判断,而中石油的前景判断并不完全是基于市场行为的。”
在谈判中,壳牌明确表示不会在中国西气东输项目上降低其15%的目标回报率,中石油对此肯定表示,“不能承诺,因为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因为西气东输工程的回报率被认为在12%左右。而且根据国务院出台的43号文件: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
谈判是艰巨的,甚至在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前几十分钟谈判还在继续着,以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原总经理马富才在开工典礼上只是简单介绍项目情况,只字未提合资谈判问题。马富才当时对记者慨叹:“压力很大!外方的要价太高。”
期间,中国政府希望中石油能够继续与外方谈判,随后则有了中国政府允许西气东输工程的全线对外开放的政策,并且不设底限。但此时的中石油可以让步的空间不大,已失去了与外资公司进行合作的动力。中石油董事长陈耕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明证:“无论外资是否退出西气东输项目,均不会对该项目构成影响。”而外方对此也是反应冷淡,对谈判变得心灰意冷。终于,这场演了两年,但现在谁都已没有兴趣的“肥皂剧”在2004年8月2日宣告封镜。去年在珠海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对谈判前景持悲观态度的某外国石油公司驻华副总裁曾对记者说过:“别认为这个谈判会有什么美好结局。中石油只会自己吃肉,而把骨头拿出来给你啃。这个谈判只是一场不得不作的秀罢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