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8月21日电(记者王强、王晓明、李泽)连续举办了五年的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将从明年开始不再一年一届,而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地点也将从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的“水泥地”转移到长春市郊区的“黑土地”上。农业专家和地方官员认为,农博会这次“变脸”不仅更加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而且给这项农业盛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从2000年开始举办的长春农博会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在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吉林省内各市州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精力组织本地企业和农民参展,有的参展企业和参观者抱怨展会年年搞却没有太大的新意。
吉林市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高占有说,今年吉林市参展企业共17家,自愿来的只有四五家,很多企业对于频繁的展会正在逐渐失去兴趣,参展成了应景似地走过场。辽宁省铁岭市精泰制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平说,我们公司的很多农机具在现代化的展馆里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农民们不知道你的东西到底好在哪里。
面对质疑,长春农博会的主办者及时转变办展思路,做出了“隔年异地”举办的决策。长春市副市长李伟说,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农业技术发展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的种植、养殖面积也有限,所以长春农博会“隔年”和“异地”这两个变化都更加符合实际。
高占有说,农博会隔年举办既能推出更多的新技术、新品种,吸引更多的农民和商家,提升展会的层次和质量,同时又能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榆树市副市长谭景坤说,城市里有一定的小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与农作物生长的“大田”有差异,施肥浇水也有差别。如果把农博会转移到郊区的“大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就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农博会“变脸”的消息传出之后,有人大胆提出将农博会搬到产粮大县轮流举办。谭景坤说:“这真是个好办法!每次参展,参观者大部分是乡村干部和机关干部,真正的农民并不多。如果能把农博会搬到产粮大县轮流举办,让周边农民像赶集一样参加农博会,那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突破的促进作用可就大多了。”谭景坤还提议把农博会拆成两部分,农业部分转移到产粮大县轮流举办,招商部分还放到长春市,这样就避免了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对招商引资产生不利影响。
专家认为,长春农博会“变脸”值得探索和借鉴,尤其在全国各地农博会纷纷向“国际化”“城市化”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还农博会“亲民”“乡土”“实用”的本来面目,是相关决策者和主办者应该冷静反思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