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的一则通知让国内成品油市场立即紧张起来:2004年8月25日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40元和22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
人们此前的预测终于成为现实,国内成品油价最终抵挡不住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压力,一年的时间内不得不第三次涨价,而且是汽油、柴油首次双双涨价。
国内油价难挡压力
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8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21年和23年最高点,19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48.7美元,而与国际市场油价相比,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处于较低水平。
通知一出台,国内零售市场便应声而涨:90号汽油价格由原先的3.17元/升调至3.42元/升;93号汽油从3.46元/升涨至3.73元/升;97号汽油从3.67元/升调至3.95元/升;98号汽油从4.22元/升涨至4.50元/升。0号轻柴油和0号车用柴油分别从3.23元/升上调至3.49元/升,涨幅8%;-10号轻柴油从3.43元/升上调至3.70元/升,涨幅近7.9%。
消费品价格要上升?
专家们认为,尽管国际油价的上涨具体对我国的影响还有一个滞后的过程,但国际油价正在持续的走高,必将使国内能源价格有所上扬,并拉动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价格上扬,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因为油价上涨,在增加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的同时,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从而最终反应到消费品价格。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石油经济专家朱和分析认为,油价上升将对水、陆、空运输,燃油发电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尤其石油涨价还会造成大量工业品的成本上升,因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已成为众多行业和产品的原材料,如房地产中需要的玻璃、窗框,家用电器的主要器件、电线,甚至衣服、工艺品等等。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单卫国处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油价剧烈上涨短期看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最大的是外汇支付增加太多,但其深层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我国目前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高耗能阶段,油价上升将对国内运输业影响最大,并拉动工业成本上升,刺激通货膨胀。而且不仅如此,鉴于当前我国煤、电、油供求关系相对紧张,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进一步加剧能源紧张,增加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关行业的竞争力。
油价连续攀升
将如何影响我国经济?
尽管专家们对于油价上涨到底如何影响我国经济的意见并不统一,但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来自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一份资料表明,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我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比如,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幅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幅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了6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相比之下,高油价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远甚于西方国家,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国家正处于新兴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特别是石油等优质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石油消费风险渐高;二是这些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而且能效低,资源浪费严重,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三是这些国家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这些都力加大了其石油市场的风险;四是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石油战略储备,以应急可能发生的石油危机,更加大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安全问题。
张大伟举例子说,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8.8%,今年上半年则增长9.7%,远高于全球3%-4%的经济增长率,高速的经济增长导致能源,特别是石油等优质能源消费急增11.3%,而世界能源消费平均增长仅为2.9%,其中石油消费增长2.0%;200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400万吨,增长幅度达13.2%,原油进口持续攀升,经济发展对境外石油的依存度不断加大。据估计,去年年底以来,持续上涨的油价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GDP增长带来1.0%—2.0%的负面影响。
专家:六措施打造应对体系
张大伟说,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一个“大买家”,但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的“游戏规则”还不甚熟悉,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对市场的剧烈动荡束手无策,为了保障石油市场安全,尽可能降低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抓紧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走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对石化、炼油,钢铁、建筑、造纸、化工及汽车等高耗能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调整布局,整合规模,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努力达到以能源消费的低增长实现经济高效益、高质量、高速率增长,这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强化节油,鼓励替代,提高油耗效率,完善节能法律法规,制定严格节油标准,加强节油监管,强化全民节能意识;
第三,加强能源建设,特别是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一方面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油气调查,鼓励和促进合理高效的商业勘探开发,形成公益性勘探与商业勘探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大开发利用境外油气资源的力度,积极“走出去”,分享全球油气资源,逐步建立国内与境外两个相互补充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第四,加紧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尤其要加快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步伐。包括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及社会商业储备,防止突发事件对进口石油供应中断,减缓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积极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灵活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石油价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石油价格真正成为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实时信号;
第六,加快国内石油上下游市场主体多元化建设步伐,特别是油品经营主体多元化,实现供应渠道多元化,增强竞争,完善市场,保障供需平衡。同时,加强法制化建设,完善市场法律体系,特别要建立反暴利、反垄断等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刘树铎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