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宁夏日报》刊登的题为《民工为何向城市说不》的文章后,对作者关于“民工荒”的观点十分赞同。的确,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锐减的现象,值得各级部门、有关企业和所有人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农民都被一些人说成是“土老帽儿”,在城里备受歧视。在车上,看到衣着土气、背着塑料编织袋子的农民工,不但没人主动让坐,个别人还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厌恶的目光;一些企业觉得农民工文化低、好糊弄,把最苦最脏最危险的活给农民工干,可是到头来,却把他们的工钱一赖再赖,不得不由政府出面为农民工讨工钱;农民有工伤或急病需要住院治疗时,企业不负责任、能推就推,一些医院则一看是农民工,就将其拒之门外,使农民工内外交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因为种种歧视农民工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农民工拒绝与城里人融合。比如,遇有国家扶持粮食的政策,他们便用不进城的姿态拒绝城里人;如确要进城挣钱时,一些人便会用不公平交易或用偷工减料的手段“回报”城里人。既然城里人不能“投之以桃”,农村人也不会“报之以李”。歧视农民工的负面结果,就是一部分心理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民工,采取极端态度,对城里人进行报复。这几年盗窃案件和抢劫案件增加,很大一部分就是农民工领不到工钱、生活无着时的一种过激行为。
人们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干部,只有行业和分工的不同,而没有人格高低贵贱的区别。古人云:见富贵而生媚态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身份取向”的行为早为我们的祖先所不齿。
谁敢说城里人的智商,就一定比农村人的高?之所以说农民工是“土老帽儿”,关键是他们信息闭塞。如果农村人与城里人一样享有高效便捷的信息的话,在某些方面农村人比城里人要聪明得多。请看农民出身的企业家鲁冠球,硬是从几百元起家,创办了中国最大的万向节厂,资产达到几十个亿;我国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中,半数以上来自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有多少农村人靠着在市场上打拼,成了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人,这些人今天成了城里最有钱的一部分。谁敢说自己五辈以内与农村无缘呢?因此,那些先进城或先富裕起来的人,看不起甚至欺负现在还没有进城或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村人的做法,才是真正素质低的表现。
社会各方面都善待农民工,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文明人的正确价值取向。(徐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