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河道沿岸文物遗迹成为保护焦点
漂浮的文明之东线·江苏扬州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西与安徽省滁州市为邻。扬州历史悠久,其称谓首见于《尚书》,为华夏九州之一。春秋时,扬州附近为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以后扬州的命运就紧紧地和运河联系在一起,隋炀帝开大运河,三下江都就是在扬州,唐代时其成为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称“扬一益二”(益州即今成都)。北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因为扬州而空前的繁华。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段共有30处文物受影响
2004年5月9日至6月1日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里运河(扬州段)工程,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队、高邮博物馆、江都博物馆、宝应博物馆对里运河沿线相关文物做了重点调查,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包括古邗沟与古运河故道、古运河大堤、古码头、古船坞、古闸口、古建筑等。他们建议将沿线文物和遗迹做通盘考虑,制订相应的整体规划和保护措施。
但是早在2002年12月27日,国务院在北京和江苏省、山东省同时举行了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仪式,东线第一期工程的江苏省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在扬州正式开工建设。扬州段工程已经进入尾声,而江苏在大型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方面不像湖北那样有经验。扬州段主要是对位于高邮市三垛镇老街区的三垛遗址进行发掘,出土和发现大量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陶器、铁器、木料和砖井圈等,以后将对河道两侧的遗址区域进行保护。
由于历史原因,江苏的考古工作有别于全国其他地方,江苏没有省考古研究所这样的建制,而是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承担部分职能。2004年五六月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牵头,会同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沿线相关县市25个单位的50余名文物保护工作者,深入江苏段工程沿线,分别对工程沿线的地下、地面进行调查。2004年5月9日至6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各地文物考古机构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扬州段做了全面系统的复查和调查,确定扬州共有10处地下文物点、20处地面文物受影响。
他们发现新开挖的三阳河河道工程有高邮三垛镇三垛遗址(唐、宋、元、明、清时期)、三垛清代民居建筑群、司徒镇耿庭遗址(宋、清时期)和(东南)墓葬(晚唐五代时期)、周巷乡陶河遗址(唐、宋时期)、岗西遗址(宋、明时期)、太平村(南)遗址(宋代)、太平村(北)遗址(宋代)等,可能与隋文帝时开掘的山阳渎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此时扬州段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绝大部分河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导致部分文物点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三垛清代民居建筑群在2003年5月因为三阳河河道工程被全部拆除,一些精美的雕刻已经被人拿走,现在只有部分木料和木构件藏于三垛镇房产管理所和粮站。
古邗沟: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
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也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所在地。在扬州市北郊我们找到了长达1450米的古邗沟遗迹,浅浅的水面已经无法承载行船,水还是千年不断的水,但是旁边是现代人才有的楼房。公元前486年,欲北上争霸的吴王夫差筑“邗沟”沟通江、淮,作为运送粮草的子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从此邗沟构成了京杭人工运河的重要河段,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河道走向虽屡有调整(史称“邗沟十三变”),但整体格局未变,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多次扩挖、疏浚和整修,形成了今天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段的基本格局。
古代扬州的辉煌更是和水息息相关。至今留存的文物遗迹也多和运河有关,宋代至明清两代的古运河遗迹在扬州下属的江都市、高邮市、宝应县都有留存,基本上都在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的东侧,长约2000米,宽从30米到80米不等,最长的一段在高邮湖东侧,长达10000米。
高邮盂城驿: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
扬州30处受影响的文物中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位于高邮市城南南门外的盂城驿。
盂城驿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倭寇进犯高邮时成为废墟。隆庆二年重建。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曾先后维修。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古代驿站遗存,这一文物点并没有直接受工程影响,将在原地重点保护。
高邮是扬州下属的文物集中的地点,现位于高邮市高邮城西京杭运河的河心岛上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寺塔也是这次重点保护的文物。镇国寺塔因寺而名,俗称西塔,最早由唐举直禅师建,塔为方形砖塔,七级四面木檐楼阁式,一至三层为宋代遗物,其余各层为明人重建,明万历、清雍正、光绪及民国年间先后维修。1956年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拓宽绕塔而过而成河心岛,塔被保存于河心岛上。这次高邮湖水位再次提高,为防止里运河长期高水位浸泡冲刷,对塔基造成严重损坏,建议加固地基,并重点保护。
■专家访谈
大运河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顾风:
新京报: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最早动工的地方之一,在工程进行中你们怎么实施文物保护计划?和水利部门有怎样的沟通渠道?
顾风:我们这里因为动工得早,有些地方没有来得及详细规划,应该说一些文物点还是受到影响。我们扬州的文物部门和水利部门配合得比较好,水利部门提前支付了考古发掘的费用,我们文物局有专门的考古小组和他们接触,还编印了《南水北调工程扬州建设段保护文物宣传资料》,打印上我们的联系电话向施工单位散发宣传。比如2003年9月的时候,施工人员发现河床内有异常东西,我们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发掘清理出一件猛犸象亚化石。
新京报:扬州是古运河经过的重要城市,南水北调工程也经过大运河,好多运河沿线的文物你们怎么保护?
顾风:我们扬州是通史性的城市,历朝历代的文物都有留存。而运河对于扬州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没有运河,就没有扬州一千多年的繁华历史。现在你还能在扬州看到最早的运河遗迹。这次南水北调拓宽的三阳河就是以前的古运河,周围有许多文物。我们尽可能保护沿线的文物。国家文物局今年提出大运河要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希望有个统一的政策,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运河。
新京报:你们申报世界遗产,怎么保证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顾风:我们看到运河的河道几经变更,有些还是1958年、1980年新开挖的。河道的变化大说明人与水斗争的激烈,江淮水道的变化也影响到运河的走向,不论是古是今都有它的价值。我们今年7月听到国家文物局计划把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是很振奋的,我们在市内也召开过专家研讨会,我们早就提出来申报世界遗产的事情了,但是运河牵涉到好几个省,不是我们呼吁就能解决的,还是希望国家文物局有统一的步骤,尽快有指导性的意见下来。
■记者手记
8月20日,我们抵达扬州。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西与安徽省滁州市为邻。扬州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也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所在地。
南水北调工程是否会影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原貌?运河沿岸的文物遗迹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展开调查。
整个东线工程是从扬州下属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和即将兴建的宝应站抽江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工程中有相当长的渠段是利用古代运河修整、疏浚、拓宽后输水,工程沿线将穿过江苏省历史文化遗存埋藏十分密集的扬州、淮安以及山东省临清等市。
据专家考察,江苏省沿线共有151处文物点受影响,扬州共发现受影响文物点30处,其中地下文物10处,地面文物20处,受工程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据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顾风介绍,目前国家文物局计划将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信这对扬州市的文物遗迹保护会起到更多积极的作用。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