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30日讯近日,省城调队就“择校费”问题对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鹤岗、伊春等7个城市的35所高中的学生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学生家长普遍对“择校费”的标准及去向存在异议。省城调队建议,“择校费”应与居民收入挂钩,“择校费”开支应该公开透明,应将“择校费”置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之下,要实行审计制和问责制。此外,还要明确教育主体,对财政投资的教育资源能否满足受教育者数量,不应由教育一个部门说了算,应科学界定。
每年中考一结束,学生家长和考生就开始焦急地等待公布考分。学生家长和考生如此关注分数,不仅仅是因为考分决定着学生能否上高中,它也决定着每个家庭是否需要缴纳昂贵的“择校费”。像往年一样,今年“择校费”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议论最多的话题,为了解高中阶段学生家长及考生对“择校费”的看法和承受能力,8月中旬,省城调队对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鹤岗、伊春等7个城市的35所高中、140位学生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
据介绍,在被调查的7个城市中,高中3年的“择校费”(自费生、民办公助生)基本集中在9000元至24000元。省级重点中学3年的“择校费”一般18000元至24000元,市重点中学为12000元至18000元,普通高中在9000元左右。
尽管各类高中收费价格不菲,但大多数考生仍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其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高中教育瓶颈效应明显。由于高中教育各类设施严重不足,初中升高中有50%的考生要失去受教育机会,高中教育供需严重扭曲;初中生就业严重受阻。初中毕业生一般年龄均在16岁至17岁,思想观念尚未定型,走向社会家长担心孩子学坏,呆在家里又容易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只好花高价送入高中继续学习。
据调查显示,75%以上的学生家长对高额“择校费”有意见,这些学生家长提出3点疑问:一是收费标准是如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据对全省2050户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教育开支几乎占去一个3口之家年收入的40%。学校是根据什么来收取费用的。这是学校自己制定的,还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二是收取的“择校费”用在何处?90%的家长认为,“择校费”去向不透明。目前学校以各种名目增加教师收入,争相盖楼堂馆所,而学生家庭为了交“择校费”却要口挪肚攒。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投资主体是谁?55%的家长提出,以财政投资为主体的教育资源到底能满足多少学生就读,目前规定的公费生与自费生1:1的比例是否合理?自费生自我投资的同时,是否也给公费生做了嫁衣。同时,在教育投资者投资教育取得利益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超额利润。
如何让“择校费”收得更合理,学生家长交得更安心?省城调队提出如下建议:“择校费”的收取标准应与居民收入挂钩;尽快实现“择校费”开支的公开透明,将“择校费”置于社会、舆论监督之下,要实行审计制和问责制;明确教育主体。对财政投资的教育资源能否满足的受教育者数量,不应由教育一个部门说了算,理应科学界定;提高高中教育能力,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在财力发达的地区,应尽快实现高中阶段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