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的某一天,在我的家乡海滨城市举办了一次大型车展。据说开始打算在会展中心的展厅里边搞,但因为人和车都太多了,就弄到广场上来了。
广场是巨大的,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因为巨大,显得特别空旷。我曾经与一位建筑大师伫立于广场旁边的一处建筑上,鸟瞰这片大广场时,我们都感慨于这座广场因为缺少文化雕塑而显得过分空荡了。即使有一些所谓的雕塑作品,也因为缺乏文脉缺乏根基而显得不伦不类。
其实,国内许多城市近年来,形成了广场热。不管大中小城市,好像都在津津乐道于广场的开拓。有个县级市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大广场,小车站,栽上花草也空荡荡”。我曾伫立于这个小火车站前,确实感觉这个火车站太矮小,而广场又太阔大了,不成比例,显得过于滑稽。我便问当地人,何以不将车站建得高大一些呢?对方答道:车站是归铁路局管的,任何一个车站都是分等级的。县级城市的车站相当于三级站,能允许你建个二层楼就不错了。如此看来,车站不可能建高大,那么,广场是不是可以相对缩小些呢?殊不知越大的广场就越不好装饰。
或许人们会误以为广场装饰还不容易?有个喷水池子再配点音乐,就是高雅的喷泉音乐了;再搞一片草坪,就好像外国广场了。许多城市的广场就是这样的做法,然而,这是一种简单而笨拙的摹仿,犹如欧陆风建筑一样。
如此说来,广场的包装不能仅靠喷泉和草坪,那应该靠什么呢?
我家乡的大型车展,便是我发现的有关广场的包装效果。那种效果,就像西方行为艺术家包装一片巨大的田野和辽阔的海滩,就像我们的前卫艺术家包装长城。
需要说明的是,我家乡那片巨大的广场是濒临蓝色的大海的。海边的大广场与不是海边的广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阳光照耀下,与海相衬的大广场便会丰姿卓著。海面折射出的迷人光色覆盖了广场,海水的光晕作用于多彩车辆,更是迷彩万分了。各色车辆远远看去,犹如刚刚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彩贝,带着新鲜的水迹,生动地折射着艺术的光斑。
那天去车展的人远比汽车更多更灿烂。看车人穿的更加花枝招展。好像穿差了会对不起那些名牌车似的。置身人车之间,简直令你眼花缭乱,分不清哪些是好车名车,更分不清哪些是有钱人,真的来买车的;哪些只不过是来看看光景,凑凑热闹的。
起初,我看到这么多人与这么多车的关系像贝壳与沙子的关系时,特别惊讶:我以为凡来看车的人就一定是要买车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么多人大都是不买车的,真正来买车的没几个。他说他就属于这种光看不买的主儿。我费解地问,既然不买那还来这里挤什么劲呀?朋友说你有所不知,看才有瘾呢!生活中有多少人对于看车看好车上瘾呀!
几乎在这个车展的同时,北京也搞了一次车展,去看车的人之多空前绝后,据说交通都为之堵塞了。我注意到,北京的车展没有到广场上去举行,这在我看来未免是个遗憾。我觉得以后在城市搞车展,一定要选择大广场,车和广场能双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