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SARS之后,危机管理研究作为公共政策研究和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
丁元竹介绍,通过专家来确定未来发展趋势,在国际上很流行。课题组做这个专题研究的最初动议,就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经常进行的风险研究和危机分析。比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就分别通过与来自学术界、思想库的专家对话,来确认未来10到15年的全球驱动因素和关键不确定因素。“这种研究和预测很普通,大约每隔三五年都要做一次。”
事实上,在国内最早的危机管理研究大多出现在对企业等微观层面,而对于相对宏观的国家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危机管理研究也在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与传统意义上的未来评估方法———仅仅依靠既有的资料和数据,只从逻辑上加以推断和分析相比,这种“新型的研究方法”的特点是更加感性。它是基于一种“情景假设”,先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若干可能,然后由专家进行评估,发现其中趋动因素和障碍因素,进而得出“如果对应良好的预期目标,需要在现实层面提供哪些有效条件”。
在对专家的访谈中,课题组一方面提供封闭式的问题,要求受访专家提出判断;也有开放式问题,以图“在建设性的谈话中”确定未来发展的趋势。据了解,本次参与调查的98位专家的专业分布为:经济领域45位,环境领域4位,社会领域16位,国际关系领域6位,卫生领域2位,公共政策领域6位,其他领域19位。而按照专家工作性质划分为:政府专家23位,非政府专家75位。
危机管理的最基本目标,是使发展进程免遭冲击和在遭受冲击后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而丁元竹认为,他们的研究为这个目标提供了最初的依据和分析。
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不同领域开展处理应急状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如国家颁布和实施了《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这些都为我国全面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