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但在《论语》中,"诚"仅出现三次,而且其含义均指确实或真的,并没有真心诚意的含义。但这并不说明《论语》中没有伦理意义的"诚",只是它不是"诚"而是"忠"。
"忠"在《论语》中出现十八次,其中十五次出于孔子之口,均指主体对客体的真心诚意和尽心尽力。为政要"行之以忠","臣事君以忠"(孔子的忠君并非是君为臣纲,而是以"君使臣以礼"为前提的):交友要"忠告而善道之";待人要"忠焉,能勿诲乎";君子仁人要"言思忠","与人忠"。在孔子眼里,人们的言语行动,待人接物,处世从政,都要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以致弟子曾参将"忠"当作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信"在《论语》中共见三十八次,其含义除个别为信任、真外,大多指诚实不欺。从政要"敬事而信","上好信";交友要"言而有信"(子夏语);修身要"谨而信","信以成之"。"信"对于人太重要了,"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正因为忠、信的重要,所以孔子一再要求弟子要"主忠信",以忠、信做为四项教育内容的一半,"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并以忠信自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