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应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了:无论对布(什)切(尼)配还是克(里)爱(德华兹)配,媒体和读者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报道和关注。媒体事无巨细地连篇累牍和读者兴味盎然地津津乐道已成为过去。
何以如此呢?
一是抢眼新闻太多,美国大选显得黯然无光。自从“9·11”恐怖袭击以后,世界就不再平静。旧的热点,如巴以冲突、南北矛盾依然波涛起伏,前行不见路、下滑不见底;新的热点,如“三股势力”、核扩散问题又往往激峰突起,峰回不见路转、柳暗难现花明。而这两者往往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事一个连着一个,很多事件丝丝相衔,环环相扣,既像惊险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又因其反映的现实问题及其可能蕴涵的世界趋势而发人深思。这比某些政客们的作秀耐看多了。
二是候选人的个性与自身经历平淡无奇,整个竞选过程毫无新意,味同嚼蜡、难以卒读。美国历任总统不乏传奇人物:如,一个身患小儿麻痹只能以轮椅代步的残疾人(罗斯福)居然可以连任四届总统,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带领美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70多岁的老演员(里根)居然可以连任两届,并把美国国力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40来岁毫无家族背景的草根人士(克林顿)居然可以凭自己的奋斗也连任了两任美国总统,并创下经济八年连续增长的纪录。
反观布什与克里就缺乏吸引人的地方。布什,用一位名叫亚当斯的美国政治学教授的话来说,“说话时语法一塌糊涂、发音也不准确,特别令人厌烦。”克里,表情古板,语言无味,缺乏机智,不善幽默。这样的候选人是不会讨人欢心的,不会有多少“回头客”愿意看其竞选表演。
三是世界对美国大选的冷漠其实反映了人们对美国政治制度与行为方式的不感兴趣,甚至是失望与讨厌。说一套作一套、双重标准、自私自利、以武力纵横天下、不尊重不同文明与不同道路,所有这些“强者的自以为是”都让人们充满愤懑。
美国之所以如此,是基于物质层面上的强大:在军事领域,美国军费总开支超过其他15个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支出的总和,美国拥有压倒性的核优势、世界上占绝对控制地位的空军、惟一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和独一无二的能够向全球任何地方投送力量的能力,它在战场上协调并处理信息以及远距离、高精确度摧毁目标的能力也是举世无双的;在经济领域,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仅次于它的国家的两倍,仅加利福尼亚一州的经济实力就已经上升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在科技领域,美国的研发经费接近于其它7个最富有国家研发经费的总和,它在决定国家科技水平的9个最重要领域中的7个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基于实力对比的悬殊,对于美国的傲慢与无理,其他国家无可奈何。但弱者自有弱者的反应方式,惹不起总躲得起,其结果就是对美国的兴趣越来越小了,包括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总统大选。
当然,对美国大选过程漠然并不等于人们会毫不关心其结果如何。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强,谁当选执行何种政策直接关乎所有国家的利益,甚至是关乎每个人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美国大选又需要关心———这就像碰到了一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啊。不过还好,离11月尘埃落定的日子没有多长时间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报记者 赵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