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经典影片《索菲的选择》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在通往集中营的路上,一名纳粹军官毫无人性地强迫波兰妇女索菲在两个孩子中选择一个送进焚尸炉。索菲痛苦地跪在地上恳求:“别让我选择,我不能选择!”纳粹军官的回答是:那么两个孩子都死。在最后的瞬间,索菲做出了痛苦的选择:把儿子留下。如今这惨绝人寰的一幕竟然在现实生活中再现,而故事地点换成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面对灭绝人性的绑匪,一位人质母亲被迫在6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之间做出“选择”。令人欣慰的是,一度被母亲“遗弃”的小女孩,在这一次死亡高达300多人的人质事件当中,竟幸免于难并与家人团聚。
本报讯据俄媒体报道,27岁的别斯兰妇女扎莉娜·德赞达罗瓦是两个孩子的母亲。9月1日这天,她带着6岁的女儿阿拉娜和两岁的儿子阿兰一同参加16岁小姑的开学典礼,然而却遇到这起可怕的人质劫持事件。一家人不幸沦为了人质,与其他近千名孩子和家长被一同赶进了闷热难当的学校体育馆。
扎莉娜称,在进入体育馆不久,她就听到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响,然后几名绑匪恶狠狠地叫嚣道:“我们的姐妹已经取得了胜利。除此之外,她们别无所求。”原来,数名穷凶极恶的“黑寡妇”为了达到震慑的目的,引爆身上的炸弹与一群身强力壮的男人质同归于尽。
接下来的时间里,荷枪实弹的绑匪们显得焦躁不安,不停地围着体育馆打转转。他们一边朝着人质挥舞着枪支,一边高声怒喝:“都坐安稳了,不许讲话”。当躺在怀里的小阿兰因为饥饿而哭闹时,扎莉娜获准与其他几位同样抱着婴儿的女人质进入邻近一间更衣室,这里有水管,气温也比体育馆里略低。
9月2日,别斯兰市当地一位前政治领导人到访了遭遇劫持的第一中学之后,被关押在更衣室中的女人质们得到一个“特大喜讯”———她们即将获释。扎莉娜清楚地记得,绑匪当时对她们说:“快把你们的东西收拾利索,然后带着你们的孩子离开。”
母亲被逼“二选一”
与扎莉娜同时被关押在更衣室中的还有她那16岁的小姑。一想到自己同时带着两个孩子,而绑匪很可能只为每一位妇女分配一个“名额”,扎莉娜急中生智地将女儿阿拉娜推给了小姑。然而,这一小小的“诡计”没有瞒住绑匪的眼睛。扎莉娜事后回忆道:“阿拉娜死死地抓住我的手。但是绑匪们强行将我们分开,冷酷地说道,‘你只能带着儿子走。你的妹妹(小姑)可以陪伴你女儿。’我当时不禁失声痛哭,向他们苦苦哀求,在场的其他女人质无不感动落泪。这时一名绑匪不耐烦地吼道,‘如果你现在还不走,那就甭打算走了。你就和你的所有孩子都留下来了吧,我们将把你们统统杀掉!’”
这时,扎莉娜方才意识到,绝不可能同时将两个孩子都带走,她必须面临今生最艰难的一次抉择———选择救出一个孩子而放弃另一个!扎莉娜事后回忆道:“已经没有时间让我多考虑了。于是我将怀里的阿兰搂得更紧了,硬着心肠走了出去。这时,不断从我身后传来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妈妈,别把我扔下,别把我扔下!’。那一刻,我的心都快碎了……”
“被弃”女儿奇迹生还
从学校出来后,满身是血的扎莉娜肝肠寸断,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女儿了。回到家的两天里,她一直处于极度的恐惧和震惊之中,身体因为脱水而虚弱不堪。当9月3日人质解救行动打响之后,扎莉娜虽然以为女儿多半在劫难逃,但忍不住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强打精神与64岁的老母亲扎米拉·库佐耶瓦来了学校门外等候消息。当人质解救行动结束之后,她们一开始找遍了校外临时搭建的救援帐篷,然而在受伤的孩子中并没有阿拉娜。然而让她们喜极而泣的是,经过几小时的苦苦寻找之后,她们竟终于在离学校数英里之外的医院里找到了失散的阿拉娜。
阿拉娜的外婆扎米拉告诉《洛杉矶时报》记者,“当时她只穿着一条内裤,浑身是血,奇怪的是身上竟然没有一条伤痕。也许,那都是别人的血。她只是微笑,看到我们很高兴。她告诉我,‘我不想再上学了,因为学校里有一场战争。’”得知女儿得以活着出来,莎莉娜同样十分惊讶:“至今我仍无法相信这一切现在结束了。我的两个孩子居然还都活着,这真是一个奇迹。”
原来,当俄特种部队开始强攻体育馆解救人质时,阿拉娜本能地抓住了身边一位高年级男孩,苦苦哀求道:“别把我扔下”。也许正是被小女孩眼里恐惧的泪水和求生的渴望所打动,那位好心的男孩不仅没有独自逃生,而且还一边安慰着这位素昧平生的小妹妹,一边抱着她穿过硝烟并最终逃到了安全地带。庆幸之余,莎莉娜遗憾地表示,自己未能找到那位不知姓名的“救星”男孩,有机会一定要当面感谢救命之恩。
永远忘不了女儿的哭喊
大难不死的一家人终于又重新团聚了,可是莎莉娜至今仍对当初“遗弃”女儿而去怀有无限歉意。她表示,女儿当时在背后哭喊的声音,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机会和女儿解释当初那个无比艰难的抉择。最后,莎莉娜话锋一转:“现在,我最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摆脱可怕的人质阴影,最终治愈心理创伤。无论如何,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相比,我们都算幸运得多。阿拉娜现在终于和全家团聚了。”(麦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