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务实务名顺应历史(图)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4年09月06日18:30 来源:北方热线-沈阳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nimages/c.gif)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在本届制博会上,两位退休的老工人看到展会上我国生产的现代化精密机床,惊喜不已。徐战摄9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闭幕当晚,西塔青瓦台餐厅有这样一番纯粹来自民间的对话。
甲:“这届制博会好像没有上两届那样的‘响动’,可是我今天上会一问,同行们还真是觉得制博会‘有戏’。”
乙:“其实我觉得‘有戏’是有在政府开始从全面包揽转向‘扶上马送一程’上。”
甲:“你说一个展会没名儿不行,太追求名了又会走向反面。不过,我今年去全国好几个地方游说当地企业组团参加制博会,效果属实不错。”
乙:“你那招已经不先进了,我在‘农博会’上学到了人家怎么招揽大户,改天教你几招……”“务实”未必无名
第三届制博会的大部分指南性宣传材料上,都明确道破了它的“市场化”倾向。其实,在今天的中国,一个展会的市场化程度与政府参与程度究竟应当作何比例,理论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出现。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敢于探讨沈阳制博会的市场化程度问题,可见沈阳的勇气。
本届制博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务实”,可以说,“务实”之风贯穿了招展、布展、会务管理、制博会宣传等各个环节。这种“务实”使本届制博会一扫浓重的举市欢庆活动氛围,而呈现出简约、地道的商业气氛。这时的制博会就有望超脱“务名”的羁绊,进入“以实增名”的境界。这种会展理念的提升在制博会刚刚办到第三届就已初露端倪,确实体现出沈阳的一种城市智慧。
清雍正帝曾经处死过一个“追名”的“清官”,其盛名之后却亏空了全县的银饷,雍正于是有“‘务名’未必清廉”之说。从中生发,历代要员也逐渐领悟到“务实”未必无名之义。借用其中的辨证关系,本届制博会似乎寻找到了那种感觉,并真实触动了沈阳会展业良性运转之环。顺应历史潮流的决心
很多城市早年意气风发进军会展业,其热情是客观的、不掺假的。但是在按照市场规律改革会展业的时候,却因改到自己的利益头上而退缩下去。当沈阳把会展业逐渐推向市场化的轨道时,遇到类似情形的可能同样非常之大。
纵观全国形形色色的各种展会,其管理、运作模式各不相同,中国会展业远没有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在这样的局势中,一个城市怎么判定自己的会展之路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第三届制博会给出的一笔可贵“遗产”就是:顺应历史潮流。
制博会关注的是那些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展会,研究它们发展的轨迹和成功的经验,从中判定什么才是中国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现在看来,“政府逐渐隐退→市场化→股份制改造→展会包装上市”应该是成功展会昭示出的会展业未来发展潮流。尽管沈阳现有的中介组织力量不够、会展组织结构尚未理顺、各种会展流程和规则未及成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按照这种潮流趋势而动,达到目标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届制博会朴素落幕,它留给我们这座城市两样意义深远的“遗产”:一是理解并把握“务名”与“务实”的辨证关系;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决心。
|
![](/print/c.gif)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