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5日讯(通讯员 王冰 记者 康鹏)目前有不少市民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一门专业技术。然而省城的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个别培训班只图挣钱,损害了学员的正当权益。济南市消协的投诉资料表明,今年以来涉及培训班的投诉与去年同比上升了12.6%。
培训时间缩水
省城张小姐参加一外语速成培训班,招生简章上写着一周两次课,每次课的时间为两个小时。然而上了几周的课后,培训班就开始提前放学。事后经张小姐计算,这个培训班3个月的培训课程整整少了16个小时。
张小姐去找这家培训班负责人讨个说法,该负责人竟称:“课程内容讲完就行了,下几批已排队等着上课呢。”无奈之下,张小姐到消协投诉。
据了解,这些培训班之所以尽可能地缩短培训时间搞“速成班”,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
培训教材常变
目前各类培训班众多,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培训所选取的培训教材也不尽相同,个别举办者还经常临时更换教材。
家住天桥黄屯小区的燕女士给孩子报名参加英语课外辅导,辅导班负责人称所使用的教材和学生在校使用的教材相同,可她的孩子报到后,辅导班使用的竟是另一版本的教科书。
培训老师常换
李女士在一家培训班给儿子报名时,培训班称担任教学的都是各名校的优秀资深教师。但开班后,李女士发现授课教师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两名是在校研究生,过不久又走马灯似的换了新老师。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校外培训班都从各学校聘请老师,由于聘用资深教师的价格较高,一些辅导班就低薪聘用一些并不知名的教师。另外由于这些培训班将盈利作为第一目的,因此出现课本或老师的变动也不足为奇。
针对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济南市消协刘广增副秘书长提醒消费者,在参加培训班前首先要看清其资质,正规的培训班除具有教育部门的许可证外,还应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证等。其次,要与培训方签订合同,尤其注意要将违约责任写清楚,要保存好收据、发票、合同、培训证等,在出现纠纷时便于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