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6日电(罗静)300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6日齐聚南京,参加为期5天的第十二届“小颗粒与无机团簇系列国际会议”(ISSPIC),研讨纳米科技。这是ISSPIC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也是ISSPIC会议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开。
这次大会是一个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环境、生物、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论坛,内容涉及纳米科学技术的基础问题和前沿领域。会上将重点审议国际上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如团簇物理与化学的发展趋势,纳米管,纳米材料,纳米体系的热力学和相变,纳米尺度上的光学、电学与磁学以及团簇在生物科学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并促进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
本次大会主席、南京大学王广厚教授表示,从学术角度来看,纳米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中国的一些单位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很先进,但在总体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差距。纵观全球,纳米技术的研究正在向应用和产业努力。虽然“纳米晶体管”在美国已出现,但也只局限于实验室,还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原因在于改造的成本过于昂贵、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难以验证。如果纳米技术的产业化今后能在信息、生物两大领域有所突破,那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ISSPIC会议始于1976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科学家斯马利教授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发起,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纳米科学领域最早和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此前11届会议一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召开。1997年,南京大学王广厚教授被选为该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代表。(完)(责任编辑: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