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二:故宫缓冲区占地面积780公顷;建设控制区占地面积597公顷;故宫占地面积86公顷;共计1463公顷。(注:红色区域为故宫,绿色区域为缓冲区。)
说明:草案二的旧皇城及北城区(含故宫)保护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图已于2003年正式上报世界遗产中心,现在此基础上局部向南扩展到天安门广场南。北部控制区增加了张自忠路北、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局部范围。
|
相关新闻:故宫缓冲区征意见 北京市民喜爱“大号”方案
故宫周围要建保护缓冲区 两备选方案网上征意见
延伸阅读:颐和园外高压线通过专家论证 辐射低于国家标准
“现在有了20多条市民意见反馈。”昨天,北京市文物局负责人专门就故宫保护缓冲区草案约见媒体记者进行说明。记者了解到,在初步反馈的意见(信箱das@bjww.gov.cn)中,多数市民选择了草案二,并称“尽可能扩大缓冲区,我们会理解并积极配合。”
市民意见:建缓冲区是北京人荣耀
故宫保护缓冲区草案发布已有三天,截至记者昨天发稿时,市民以网上留言和发送邮件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故宫缓冲区建立的欢迎。
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多条意见基本都认为草案二更能全面地保护老北京特色的城区,还有的咨询美术馆后街属不属于保护缓冲区。一位东城区市民还署名留言支持。”有市民留言:“故宫缓冲区的建立是北京市民的荣耀,如果进一步扩大缓冲区,我们会理解并积极配合的。”还有市民留言称:“方案早日通过,我们就可以把北京特色尽收眼底。”也有市民呼吁:“老百姓盼望故宫缓冲区危房改造不要破坏原有风貌。”
记者追访:超高建筑有可能拆除
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在最大限度保持故宫周围历史原貌的同时,故宫缓冲区的划定还考虑到区域内建筑的高度、尺度和街巷格局应与故宫的传统风貌相协调。在故宫三大殿平台等主要参观区域,尽量减少观众目力所及范围内不协调的建筑。
一旦确定故宫缓冲区,区内将严格保持传统风貌,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文物和规划部门将对缓冲区实行分类保护。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将逐步整治,使其在规模、建筑形式、色彩等方面与传统风貌一致。缓冲区内的改造工程,将改变以开发商为主、大拆大改的方式,胡同、四合院原则上不得成片拆除,主要街巷原则上也不再继续加宽。
故宫缓冲区为限建区,高度控制为现代建筑不得高于9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方案对已建的超高建筑提出警告,“一旦方案确定,一些高楼大厦将面临拆除的挑战。”
缓冲区内可以有新建筑
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说:“设立缓冲区不是说不能搞建设,而是通过具体的要求来规范建筑的高度、外观、颜色等,核心就是不影响世界遗产的历史风景景观,皇城内限高3米,颜色以灰色调为主,体现传统特色。皇城的缓冲区建筑限高9米,外观建设细定,比如空调和装饰建筑都有要求,原则是新建筑不能影响大家观赏遗产的视线和视觉。”
方案充分考虑保护现状
孔繁峙表示,限高是方案的重点要求之一,但也充分考虑了现状,“在缓冲区中,广场保护从正阳门到国博到人民大会堂这一段围墙,与此一街之遥的国家大剧院则不属于缓冲区,这是符合有关要求的,也是承认现实的客观要求。同时,建筑外装修、体量、建筑风格都有细则规定。在下一步执行中有细化方案。”
孔繁峙称,包括罗哲文等一批古建筑和世遗保护专家都基本认可草案,现在就是希望公众发表意见。
专家说法:故宫缓冲区提供遗产保护案例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曾主持起草1982年《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故宫缓冲区的建立虽然来得晚了点,但还是“为国内其他世界遗产和重要文物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谢辰生说,“我赞成草案二,它的保护范围更大,可以使故宫周边环境保护得更多,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保护。而且这一块先保护下来,其他的可参照提出相应方案。”信报记者胡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