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国家考虑延长职工退休年龄 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相关分析:延长退休年龄的隐忧 延长退休不影响学生就业
相关专题:劳动保障部介绍社保白皮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透露说,有关部门目前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以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的压力。其中特别提到首先考虑的是要延长女性法定退休的年龄。
以推迟退休的办法缓解社会的老龄化问题——这个设想不合逻辑,执行起来遗患更多,而且深究的话,也会发现其缺乏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必须予以反驳。
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很大的缺口。如何平衡两者的矛盾,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世界问题。但是,就中国而言,老龄压力在现阶段并不是很突出的,对此应该有正确的估计。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2%,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中国的“白色”压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慢好几步。不久前,意大利中央银行行长安东尼奥·法齐奥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纷纷持“老龄化”压力的观点,呼吁改革本国的退休政策,延长缴费年限或退休年限,此举曾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但是,就中国而言,生活水平和人口寿命显然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必要去跟这股风。
同时,如果中国执行推迟退休政策,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保险基金的压力,但是,最终会顾此失彼——解决了保险基金压力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却在社会就业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威胁,从总体上加重社会负担。
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每年需就业者多达2400万,而年度能提供的岗位仅1000万左右,1400万巨大缺口带来的就业压力相当严峻。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只能是不断扩充就业渠道,为新增劳动力不断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同时,目前许多职工技术更新的速度和生产技术进步的速度,不相适应,造成了技能落后、人浮于事。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目前所执行的企业职工退休政策,并不是退休的早了,而是晚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企业才实行了内部退休或退养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补救。
当前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过重、收不抵支的原因很复杂,但退休年龄决非关键因素,而是来自体制改革过程中遗留问题的充分暴露。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开始启动,到9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普遍开始建立保险金账户。当时,有一大批职工是六、七十年代工作的,在他们的工作前期是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低收入、高积累,国家包养退休的办法,没有养老保险基金一说,工人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应该作为养老积累的钱却以“贡献”的名义被国家征收后用于投资建设。这批人进入中老年后,国家才开始实行现在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这时,国家理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充实进他们的养老金账户,以平衡他们以前的“贡献”,但是,当时的劳动部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规定缴费15年者退休即可领取养老金。这种做法虽不绝对公平,但是也基本合理。从中国的新老政策的衔接来说,目前,保险基金不足部分采取国家公共财政兜底的办法,不仅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也体现了国家对老工人的回报。现在,却突然说,要延长退休年限,真不知算盘是怎么打的。
■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