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二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昨天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援救生命,重建希望”世界预防自杀日宣传活动中,该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教授告诉记者,“要求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一个多月后。”权威统计显示,自杀已经成为20岁到30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她认为,适当的心理辅导和调整,和同学之间的心理互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渡过心理危机。
自杀已成
青年人群第一死因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张晓莉告诉记者,选择大学作为今年宣传活动的第一站,是因为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
她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的期待、兴奋和焦急的心情,很可能会在接触了新环境和新挑战后发生微妙的变化,其中也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果这样的压力超过了学生的应对能力,就会出现心理危机。一旦危机没有得到及时地缓解,甚至逐步加重而导致人际关系和学习问题,就可能使学生产生自杀的想法。
校园里出现
心理咨询热
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里,每天都有六七位学生来寻求心理帮助,“其实很多不是什么大问题,有时候可能就是恋爱中出现了一些小矛盾。”蔺桂瑞教授告诉记者,学校里将心理教育网络的建设细分为开放式的校、院、系、班和宿舍五级,此外还有多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如针对贫困学生在校园中往往孤独的状况,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开设人际沟通、恋爱心理和就业专题心理讲座等。
蔺桂瑞教授告诉记者,去年该校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自杀事件,在当周的一堂心理卫生课上,一些学生认为自杀的行为很自私,还有人认为自杀者很勇敢……蔺教授解释说,“在面对困惑时,倾诉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堂课让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晨报记者 刘墨非
预防自杀
须结合学校教育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专家费立鹏告诉记者,大学生预防自杀,必须要结合到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学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因为他们以后面临着如何教育学生、如何给予学生心理帮助的问题;其次,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设立监护人,可以由老师或是学生担任,注意周围学生的情绪状况;每个学校要建立快速反应的队伍,当自杀事件发生后,不光要及时处理自杀者的情况,还要对于自杀者周围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以及对于媒体、社会有合适的交待。”
晨报记者代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