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志强等研究人员,在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走势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应大力发展虚拟水交易,来化解中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程国栋介绍,虚拟水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研究表明,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费1000吨的水资源,1吨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1吨稻子需要耗费2000吨的水资源。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缺水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国家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在进口或出口水资源。
张志强介绍,目前国际虚拟水贸易状况已经非常频繁。根据国外有关研究表明,1995到1999年期间,与粮食有关的全球虚拟水贸易量平均每年为6950亿立方米,而全球农作物用水(包括灌溉用水和雨水)2000年达到每年54000亿立方米,即全球粮食生产用水的13%不是用于国内消费而是用于虚拟水贸易。
据介绍,目前中东地区、日本等国家都存在较繁盛的虚拟水交易。目前,中东国家每年通过贸易方式进口的虚拟水量已经相当于中东地区所有可用淡水水量的25%,虚拟水贸易使面临严峻水赤字的中东国家不用任何政治成本就解决了缺水问题。
程国栋等认为,在中国缺水严重的西北地区,进行虚拟水交易是缓解水资源压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应对那种按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调用实体水来维持或扩大高耗水农业产业的区域水资源配置的思路,予以重新审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作为商品粮建设基地,因此,区域的粮食安全可通过虚拟水贸易来解决。国家应在西北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管理试点,建立基于虚拟水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保障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