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中青年为主的农机培训会,现在其主角已悄然变成了上了年纪的大爷太婆。
16日,安居镇乌木厅村5组曾大林家的旱田里,几台新型悬耕机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市区两级农机部门在这里试点培训农机人员,并借以展示新型农机。
前来观看的人以高龄人群居多。70岁的许胜秀大娘有三个儿子,分别在成都、西藏、福建务工,“家里剩下的全部是‘386199部队’”。她希望这些新型农机能够给她多年形成的劳动习惯带来一些变化。
从女儿家“走亲戚”回来的安居区同名群富村7组居民余中耻路过时,很快对这些机器产生了兴趣——家里的年轻人出去后,6亩多地的耕地就落在了73岁的他和老伴的肩上。他算了一笔账:“现在请人做一天活路要十几二十块工钱,还要供伙食。要是请机器划算一点,我肯定愿意请机器。”
这位老大爷还说,他们村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的农活全靠在家的老老小小忙活,新型农机参与耕种,无疑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他说:“只要价钱合适,我会请的”。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安居乃至整个遂宁都非常普遍,“劳务经济”在带来大量劳务收入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本地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农机局人士表示:“新型农机的推广和普及前景看好”。
(本报记者胡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