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西再成俄格关系“敏感点”
美国大使关于潘基西峡谷声明引发猜测
吴晓凌是进入潘基西峡谷的首批中国记者,身为摄影记者的他用镜头记录了“恐怖谷”的神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吴晓凌报道 潘基西峡谷,在普通地图上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只有在军事地图上才会标注其精确坐标,世人称之为“恐怖谷”。2004年1月9日,我们一行驱车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出发,前往潘基西峡谷。这也是中国记者首次进入潘基西峡谷。
距离车臣:步行两天两夜
潘基西峡谷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谷地,长约30公里,最宽处不到5公里,南宽北窄,呈楔子形嵌在格俄边境格方一侧,居民多为车臣族人。我们的车队从潘基西峡谷南部进入,顺山势而上,直至峡谷北端时,已经深入高加索山脉,海拔超过1000多米。峡谷已经非常狭窄。河水从路边深沟湍急流过。陡峭山路上满是积雪。地形异常险峻。机动车至此已无法再前进,在几十度的陡坡上调头都费了不少气力。
从这里再往北约40公里就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沿着峡谷中一些当地人才熟知的羊肠小道可以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车臣地区。据住在峡谷的当地居民讲,从峡谷北端前往车臣要翻山越岭整整走上两天两夜,而在大雪封山的冬天,连这些小路也无法通行。
松弛的战备与松弛的表情
一个格军哨卡就坐落在峡谷入口处。两个用沙袋堆起的掩体相隔数十米,各有1名持枪的格军士兵守卫,之间分散站立着4名同样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警戒。掩体后面不远处还有一顶供士兵们居住的巨大帐篷。峡谷中共有3处这样的哨卡。在两个村落间,记者看到两个设施完整的格军主要营地。军人在营地里随意走动,好像并没有保持紧张的战备状态。潘基西峡谷内共有8个村落。来自车臣的难民主要被安排在其中的3个村落里。难民们处境各异。有的只能勉强用木板或者泥草盖起房屋遮风挡雨,周围用铁丝网一围,就算是院落;条件稍好些的难民则用从河谷里捡来的圆石建造房屋;而那些用红砖盖成的房子则算是“高级住宅”了。村落里的女性村民大多头戴围巾,身穿毛衣和厚裙,冬日没有太多劳作,村民们大多在自家的院落前与邻居聊天,表情松弛。峡谷里的男性村民大多偏爱穿迷彩服。从他们贫困而又平静的生活表面看,很难将生活在峡谷里的居民同武装分子联系起来。正当这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在镜头里,又会偶尔遇到含着深意的警惕目光。
中国投资电站常遇武装分子骚扰
潘基西峡谷与车臣地区的居民不仅属于同一民族,很多人更是沾亲带故。据当地人介绍,一些车臣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军队进行大规模围剿时,通常化整为零,进入峡谷休养生息。当地居民称,潘基西峡谷确实藏匿过大量车臣武装分子。2003年底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剿匪中被打死的车臣武装首领格拉耶夫就在这个峡谷住了半年多。比较活跃的车臣武装人员通常住在峡谷和边界之间。夏天时,在山林里会偶尔遇到小股车臣武装人员,夜深人静,还能听到他们在临时营地操练的声音。
我国四川电力进出口公司投资的卡杜里电站就坐落在潘基西峡谷深处,施工工地就曾多次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骚扰,一座供施工车辆通行的桥梁也被炸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那些从我身旁经过的青年也许有的就是“战士”的亲朋,有的可能在生活的某个阶段本身就是“战士”。一名在当地生活的人开玩笑说:“就是真正的战士也不会永远拿着枪,是吧?”
但总的来说,潘基西峡谷相对还是平静的。一位当地村民说:“既然车臣武装人员是将峡谷做为与俄军周旋的后方,不到万不得已,自然不愿在这里太过惹事生非。”国际社会将这里称作“小车臣”、“小阿富汗”或者“恐怖谷”,恐怕更多是指峡谷中涌动的暗流。
离开峡谷时,我想起中午吃饭时遇到的一个腼腆的车臣族小伙子。他来给我们上菜,当地区长向大家介绍后,大声问:“你们看,他像恐怖分子吗?”小伙子继续腼腆地笑着,没有说话。在他的笑容里,你会感到潘基西峡谷变得柔和了,并不像世人想像的那样充满暴戾之气。
背景资料
潘基西峡谷位于格鲁吉亚东北部边境,自1999年爆发第二次车臣战争以来,不断有大量车臣难民逃到峡谷中躲避战乱、投亲靠友。俄方认为,除难民外,潘基西峡谷还藏匿有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而且车臣非法武装的财政支持、弹药补给及外国雇佣军也多从潘基西峡谷进入车臣,车臣战争久拖不决,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剿而不灭,是格境内的潘基西峡谷为其提供庇护的结果,多次要求格方允许俄军越境进入峡谷剿匪。格鲁吉亚则认为,正是因为车臣战争,才导致车臣难民和非法武装人员进入潘基西峡谷,更担心如果俄军入境打击车臣非法武装,不仅请神容易送神难,更会将车臣战争引入格境内,格鲁吉亚虽然也曾于2002年在峡谷内进行特别行动,清剿该地区的非法武装,但一直拒绝同俄在潘基西峡谷采取联合行动。
目前,潘基西峡谷问题仍是俄格两国之间关系的一个“敏感点”。#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