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佳节赏月时对亲朋的思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则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吃月饼庆中秋的习俗。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这月饼已不是“吃”或“不吃”这么简单了,不仅“吃”挺有学问,近日长沙市消委就购买放心月饼发布消费警示“五大原则”(本报9月22日A7版),“不吃”的就更有学问了,那些近乎天价的月饼,“功夫”确实在“吃”之外。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大小商场或宾馆,装扮得花枝招展或富丽堂皇,摆放在最耀眼的地方的,肯定是月饼了,价格则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而且,千元以上的月饼还挺有“市场”,让人咋舌不已。据业内人士分析,一盒500克的月饼,以最好的原材料制作,其成本大概就是20—30元,加上包装不会超过40元,为何有如此惊人的暴利?原来,材质讲究的月饼盒里,还配有名酒、香烟、茶叶,乃至金银等物品,身为主角的月饼,实际上成了“搭头”。千百年来为百姓所喜爱的,合家团聚时所享用的小小点心,竟有“贵族化”之虞。
本来,商家愿做,客户愿买,是两厢情愿的事,别人无可厚非。应该关注的是月饼质量,因为这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像长沙市消委的消费警示,就发得正是时候。但是,这天价月饼的“流行”,总给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月饼是即时消费品,中秋节一过,价格就会狂跌,几天后,就只有送饲料厂了。在全球能源紧张的今天,用得着这样“奢侈”吗?那些“买的不吃、吃的不买”的天价月饼,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饼”,又何必为不正之风推波助澜?
联想到西方的“情人节”,一束玫瑰、一次约会,多么浪漫、多么温馨!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则有日见凋零的感觉。为什么?它所承载的额外的东西太多了!譬如中秋节吃月饼,本是皆大欢喜的事,可商家们偏偏要把贵重的礼品塞进来,让月饼蜕变成“公关”的工具,而不是传递亲情的载体。这样,价格便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好的,则是贵族食品,平民百姓避之惟恐不及。长此以往,商家如果只图眼前利益,损害的将是月饼行业的长远发展。
平民的节日,必须是平民化的食品与之相适应。如果商家们能在月饼的质地、选材等方面做些改良,以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不再贪金求贵,让中秋佳节之温馨传统在亲情中发扬光大,那不仅是百姓之福,也是月饼行业之幸。